日常反思:解梦的原则

前文说到了解梦的误区,本文继续这部分。岳晓东认为,在解梦的理论当中,东西方理论各有千秋,物有所长,对此人们应该抱以兼容并蓄的态度,而非厚此薄彼的态度。

看来前人早就在这方面做出了了解,而且尝试了所有的方式。崇洋媚外,或天朝上国的态度,都是不太合适的,所以需要二者结合,相辅相成。

在看到不同思想的最初,我就犯了崇洋媚外的毛病。因为感觉心理学定教材的是国外的人,因此感觉他们更厉害一些。

但实际上我国的文化,就像我的胳膊我的腿,是个人意志的延伸,会把自己的自恋,延伸到对国家的喜欢上。

所以感觉对中外文化,兼容并蓄比厚此薄彼更高级,更符合实际情况,更有价值,也更有利于而将来的发展。

而在这当中,怎样加以综合统一找出最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问题的关键。也就是说,你学了多少内容不是关键,关键是有没有一套自己的打法。

可以有效应用于实战,能不断修订,不断改善的。在实践中,不断更新换代,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话题。

还主张做梦是人类最普遍的精神现象,是一个人某种愿望达成的表现。可以说,梦是一种清醒状态精神活动的延续,而且解梦的目的是发现潜藏在梦背后的潜意识,按照弗洛伊德的话来讲叫做变无意识为有意识。

在此基础上,岳老师主张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解梦是个性化的

就像人格不尽相同一样,解梦也应该是不尽相同的。具体的说,同样是做“掉牙梦”,对a来说,可能象征着某种焦虑或损失,但对B来说可能意味着解脱和征服。这要看当事人的生活状态及其投射表现。

就像心理咨询一样,不是看病,而是为你的状态,私人定制一套解决方案。解梦也是私人定制的,因为每个人有不同的生活状态和投射表现。

不同的人眼里的世界是不一样的,构建不同人世界的支柱也是不同的。咨询师需要根据个人不同的状态,定制不同的解决方案。

2.解梦是互动的

解梦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咨询师与来访者互动交流的过程。咨询师要对梦境做深入的探寻问诊,在这一过程中逐步验证自己的假设,并取得最终见解一致。解梦要避免算命的模式。

认知观察和结论,只能来自于两个人的交流互动问诊。而不能来自于自己的想象。不能只看到自己想看到的,只看到自己的自恋。所以解梦一定不是算命。

我百度了一下算命,原来算命叫称骨算命。根据出生年月计算一下这个人的骨龄,有多重。骨龄越轻越不好,流浪他乡,甚至能计算出这个人会怎么死,一生是怎么样的。

如果都按算命的说,那古代生存的概率,应该比现在生活成本高很多,因为在古代战乱,饥荒,瘟疫,困难比现在更多,生存是一件更不容易的事。

那现代的人称骨是不是有变化的?现代人会比古代人重吗?可出生年月是一样的,再怎么跑,一年不会跑出367天。

好神奇,很想见识一下,真实的算命是什么样的,高手是怎么让这事转起来,怎么取得别人信任。我觉得里面可能有一些独特的心法。

最近有个机会,是我专业相关的。当然也可能进去之后,只是一个销售员。但就目前看,未来还有机会,市场挺大的,挺有潜力的。

现在的状态看上去,有两个选择,一方面就是在现在的工作上,继续干但枯燥,且会丧失部分个人学习的时间。

另一个选择是切换到另外一份,更符合终身职业方向的工作。第1步就是扩大自己的选项,我还有其他选项吗?

当然有,我可以先继续这一份工作,看目标公司的发展,待价而沽,看看对方能不能给出更高的价码让我跳槽。

非常不错的选项,给我这个聪明机灵的脑子点赞。还有其他吗?还有可能我换了工作之后,目标公司没多长时间就倒闭了,或是因新工作需要的挑战难度太多,我接不住。

那回到最初,回到第一性原理,工作的本质是什么?工作的本质是价值交换,是用我的能力,时间,资源换钱。

比起当下能赚到的钱,我更在意的是未来的成长潜力。比起工作带来的金钱回报,我更在意个人的成长,我是不是在这个专业更精深更值钱?有没有得到更好的成长?

不错,看上去第2个选择是我更倾向,更有意向的。回答问题还有其他选项吗?或者说是什么让我犹豫,没有直接做第2个选择,而是在这里纠结,我没有那么坚定。

我害怕损失,担心我一旦跳槽,原本工厂里的工作会丢。虽然工厂打螺丝看上去不太好,但就像食堂里的饭,经济实惠。

但现实是工厂好像是无限缺人的,即使现在车间里都是人,也在不停的招工,增加产线。也就是我大概率不会失去这份工作,万一第二份工作不顺利,我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切换回来。

看上去我这个决策,除了一些时间成本,并不会让我失去什么,如果薪水高,可能还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在这个供求关系里,比起对方需要我的程度,我可能不是那么需要这家公司。也就是我有更多的议价权,听起来是个不错的消息。

就是写到这里,我的选择,已经一目了然了。

部分观点来自《心理咨询基本功技术》,谢谢你的欣赏,欢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