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科学解梦
1、从弗洛伊德到荣格
将近20世纪,梦才开始被科学地研究。开创者当然就是弗洛伊德,盗版书摊上最为常见的《梦的解析》(或译为《释梦》),或许是《周公解梦》之后,最为一般人所知的著作。每个人都想了解自己的梦究竟有什么意义。
大学读《梦的解析》,被弗洛伊德的理论所深深吸引。那时候躺在床上看《梦的解析》,睡着了之后做梦,醒来之后就分析自己的梦,接下来再继续读,继续睡,继续解梦。迷迷糊糊地持续了一个月之久。
弗洛伊德“意识-潜意识”的理论非常吸引人,他认为梦就是意识在夜间放松了控制,我们内心的潜意识就浮上水面,在梦中四处撒野。这些被长期(从童年开始)压制的潜意识,不断地在梦中反复出现,而意识所要压制的主要目标就是“性欲”。
在我那段迷茫时期,对于弗洛伊德的解说并不太满意。不可能所有的梦境都与性欲有关吧,很多梦中出现的东西似乎与我的童年(幸好我没有童年创伤)无关,我绝不会承认潜意识里是“杀父娶母”的力比多作祟。
读了弗洛伊德,有这样怀疑的人不止我一个,荣格就不同意他的说法。荣格认为,梦是白天一些东西的残留,需要你注意,但你可能并没有意识到,于是在夜间又反复出现,向你揭示感情或信仰问题上的感情和恐惧等。
但荣格仍未跳出弗洛伊德的“意识-潜意识”框架,荣格之后也有人继续沿着这种方式继续研究,只是把弗洛伊德理论之中有关性的内容剔除了出去。
2、从短期记忆到长期记忆
现代心理学抛弃弗洛伊德,拥抱实验和神经研究之后,关于梦的研究才算真正进入了科学轨道。
虽然梦都是涉及个人体验,但做梦的时候肯定在身体上有反应,而这些反应可以拿仪器进行测量,那么梦就是可以研究的。
研究者发现了睡眠中有一个快速动眼期(Rapid Eye Movement,REM),这是可以观察的,而再把人的大脑接入脑电图,就可以得出这个快速动眼期就与做梦密切相关。
你在电影和电视剧里看到某个被催眠或是睡着了的人,眼皮子底下的眼珠子在快速乱转,这就是快速动眼期,与此同时电视电影画面便呈现出角色梦里的恐怖情景。
快速动眼期一般只是5-20分钟,而你做梦的感觉好像是持续了好久。电影《盗梦空间》用的正是这种时间差的概念。
然而,建立了快速动眼期与做梦之间的联系,我们仍然无法解释我们为什么做梦。
一种接受比较广泛的说法是,做梦是为了巩固长期记忆。
简单来说,我们有两种记忆,一种是短期,一种是长期,就像是电脑的内存和硬盘。短期记忆就像内存处理当下的任务,而要将短期(内存)记忆里的内容永久地保存下去,就要存在长期记忆(硬盘)里。
动画片《头脑特工队》是一个很好的科普电影,里面描述的各种岛,就是长期记忆。有的是欢乐岛,存储的是快乐的记忆,有的是友爱岛,存储的是社会交往的记忆,等等。
《头脑特工队》里的长期记忆
但是,每天我们经历的事情如此之多,哪些要被作为长期记忆存储下去?哪些不用记忆只需剔除?有的人不做梦,有些夜晚我们也不做梦,那么我们的短期-长期记忆转换是不是不工作了呢?
关于梦的神经科学理论众说纷纭,并没有足够获得大家的认同。
3、从神经生物学到演化心理学
这时候,演化心理学家又来掺合一脚了。演化心理学爱问的问题是,这个东西演化出来有什么用?鼻子演化出来做什么用?当然不是为了戴眼镜,而是为了彰显性能力。恐惧演化出来有什么用?当然是为了让你避开危险的东西……
那么,演化心理学家就要问了:梦,演化出来有什么鸟用?
好多人认为,并没有什么鸟用,就是你快速眼动睡眠的副产品,就像我们的鼻子,后来刚好适合架设一副眼睛在上面。
但是,这也说不通。目前为止,科学研究所知,除了我们人类之外,所有哺乳动物都好像会做梦,鸟类、爬虫似乎也会做梦,至于机器人会不会梦见电子羊,我们还不知道,因为这样的机器人还没有制造出来。
既然从鸟类到灵长类都会做梦的话,梦就不简简单单地是副产品,必定有个合理的功能。
一些演化心理学家认为,梦一定能够增加我们的适应性,就像我们拥有如此硕大的脑袋,一定为促进智人遍布地球,提供了优势。
动物和人类在做梦的时候,也可以解决一些适应性问题。
梦里我们可以作曲、解数学题,还可以突发灵感,所以在梦境里我们执行着各种方案,有用的才留存转化成了长期记忆,没有用的就弃之不用,丢在了记忆废墟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