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性成佛_李顺宁老师讲
见性成佛,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本来本具如来智慧德相,与佛无二无别,只因为这个无明,颠倒梦想,只因为不明白真相。不知道自己有个空存在,有个真心存在哈,不知道自己的这个自性就是佛,自己的这个真心就是佛。不知道自己就是那个空活在这个幻想世界里面。
那么什么叫开悟?开悟就是见到这个空性,回到这个空里证得万物合一,你既是空,你又是万有。万事万物都是在这个空里面生起来的幻相。一切都是你,你是一个整体的这个形式存在,没有肉体的个体的这个我存在,那么全部都是我,无我,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你能清清楚楚地感受到你静静的呆在空里,呆在这个万物的这个旁边看着这个万物流动生灭。
万事万物都是我们的自性所显化的,跟我们都是一体的,那么这个万物呢,是生灭的,是无常的,只有这个无边无际的空是不生不灭、如如不动的,本自具足,能生万法。明心见性,最简单最迅速的方法莫过于这个禅宗,所以呢,因为这个禅宗是叫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时,也是佛他教给我们的这个秘密心法。不像其他的这个宗派转弯抹角的去建立很多的这个仪轨和法则,让我们按部就班渐次修行,慢慢才能证得这个佛的这个果位。
那么开悟,明心见性,是佛法的这个精髓,是佛陀传授给我们的这个心法,是佛的这个法身佛讲的法,也就是自性虚通法。
明心见性就是通过我们这颗心见到我们自己的这个本性,从这个生死轮回的大梦中醒来,了脱生死证得涅槃,通过这颗心见到这个本心、本性、空。我们一旦认识到了这个世界是一个幻相,那么真正的我们就是那个空,我们不是这个身体,而是这个身体里面的这位主人,我们身体只是一个房子,真正住在我们这里的这个主人才是真正的我们,我们知道自己是空,一切都是幻相,那么这个就是明心。
我们能真正的体会到、证到我们就是空性的这个时候呢,那么这个就是见性,见性并不是眼睛看见什么东西,而是用我们的这个心地法眼真真切切的去体会到,我们就是空,一切都在我们这个空性里所生起的这个幻相,见件之时,件非是见,就是说我们在这个生活当中啊,任何一个当下的时候,看到任何的东西,我们都要知道它是幻相,它不是真实的,它本质上是空,所以呢,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见到一些相的时候呢,我们如果都知道它是幻相,是空的时候,那么我们真正的我们就是那个空,一切都是在这个空里面生起来的,这个就是明心见性。
所以你要能真真切切的在生活当中不断的去练习,不断的让自己时刻的呆在这个空当中,当你有一天能够哗的一下,突然能够感受到你就是那个空性的时候,那么这个时候你就是见到你自己的这个性了,现在你只是道理上去明白,接下来要靠你不断的去练习。
一切本质上都是空,所以要时时刻刻的去练习自己,站在这个空性的角度,去看所有的这个生活当中的人事物,打破原来错误的这个知见,让心歇下来,一切都只是这个空相,那么在这个源头上来讲的话,往上去振频越高的时候,当我们自己能够看见的时候,一切都是波动,一切都是能量,再往上走的时候就一切都是空了,所以我们一旦时时处处的去让自己站在这个空性上讲,去看问题的时候呢,那么慢慢的我们就彻见我们的这个空性。
觅心了不可得,心在前念断后念未起时。寥寥分明的灵知存在,这个就是空,你真正的本来面目。
明心见性好我们就是“济公傻子”,我们就是一个无事的,我们就是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是。所以我们要知道在我们这个生活的每一个当下,都是修行,喜怒哀乐,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海印放光,都穿衣吃饭、运水搬柴,都是我们的这个佛性的神通妙用,时时处处都在修行,都是在这种禅定的状态。
修行就是让自己的心回归到空,回归到静,回归到禅定。明心见性。
光明大道,唯有空空是大道,大菩萨到来可顿悟!
这个智慧光明就是我们的这个报身,那这个千差万别森罗万象的这个大千世界,就是我们这个佛性所显现的,是我们的这个化身,所以说法报化三身就在面前圆满,所以我们不用外面去找,当下就是,明白这个道理,用起,我们在做用功的时候呢,就很简单不用费劲,所以只要时时的看着我们这个念头,不跟念头走,不着相,历事练心,断除习气就可以,就是这么简单。
所有的境界现前的时候不跟它跑,全都是我们这个法身当中的这个影子。发身是镜子,事物是影子,镜子中的影子不可得不可取,一切境界面前不要动心,我们时时的去保护自己的这个真心。那么我们慢慢的就成道了,所以呢,用工不难,我们要圆成佛性、圆成佛果,没有什么难处,只要我们知道。
每天就做功课,不求结果是什么,心空空荡荡,心清清静静的,所以呢,我们很多的东西,包括我们这个神通,佛光,不求自来,所以亲爱的家人们要在生活的每一个当下去多用功,生活的时时处处都是修行,生活的每一个当下都是你的佛性和真心在显现,所以我们要时时刻刻的让真心出来,时时刻刻让我们的这个佛性去显露出来。
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见到这个性我们就是佛,所以大家多去用功,多在生活当中去努力,去反观知道自己,不断地去觉察自己,不断的去跟自己的这个真心呆在一起,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明体进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