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巧板与九连环,这些暗藏中国智慧的玩具有何历史?

七巧板与九连环都是饱受人们喜爱的消遣玩具,都有一定年头了。七巧板有上千年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一世纪,到了明朝其规制基本定型,一直在民间广泛流传。九连环据说是发明于战国时期,玩法奥妙,宋朝之后开始流行。

如今的七巧板由七块不同形状的板块构成。分别是两块大三角和小三角、一个中三角、正方形以及平行四边形,色彩鲜艳。七巧板看上去极为简单,却可拼凑组合成许多有趣的图案。无论是动物、建筑还是人形,都可将它们展现得栩栩如生,方式多种多样。而也正是因为多样性与生动性,七巧板成为广受欢迎的民间玩具。

据记载,七巧板是由家具演变而来。北宋有一位进士名为黄伯思,对几何图形颇有兴趣。他发明了一种接待宾客的桌子,由六张小桌子拼凑而成。其可随着用餐人数的变化随意改动形状,十分有趣。后又加入一张桌子变为七张,组合变化无穷,类似于现在的七巧板,称为?燕几图?。

到了明朝,有人在此基础上设计了?蝶翅几?。其由十三件案几组成,可拼凑出一百多种造型。七巧板就这样在人民的智慧中不断完善,成了如今的样貌。

相对于七巧板,九连环的难度稍稍高一些。它由一个框架以及九个圆环组成,九环通过直杆互相连接,套在框架上,另一端固定。玩法就是将九个环一一解下或者套上,步骤比较复杂,有一定规律。九连环据说是诸葛亮为了让妻子派遣寂寞而发明的,到了明清时成为民间常见的玩具之一。

关于九连环的解法还有人专门研究,如19世纪的格罗斯。他通过运算证明最简便的解法也要有341步。而在此之前也有外国数学文献讨论九连环的解法,可见九连环以其富含的智慧吸引了国内外众多喜爱者。

无论是九连环还是七巧板,都蕴含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应该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