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关东金王韩边外这个人吗?

为何称作“韩边外”?大连地区老一辈人都知道,先辈为生活所迫,背井离乡,远赴白山黑水一带,叫“下边外”。所谓“边外”,就是柳条边以外。清朝初期,为了保护所谓“龙兴之地”的“龙脉”,从顺治帝至康熙帝中期,陆续分段建筑了一条“柳墙”,即设置一条柳条篱笆,将龙封禁地圈起来,禁止边内居民越过篱笆打猎、放牧、采人参,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柳条边,又称盛京边墙等。

 韩宪宗1846年“以赌博失败,逃赴夹皮沟,盗采金矿”,就是闯过柳条边而“下边外”的,故称“韩边外”。夹皮沟位于吉林省桦甸市东南,历史上以金矿出名。开始发现的是砂金,自1845年夹皮沟北山发现岩金大矿脉后,逐步形成了若干个采金小矿主的“山头”。为了抵制官府的横征暴敛和地痞流氓的敲诈勒索,1854年夹皮沟各矿联合成立“金场总会”,韩宪宗以其侠义多谋被推举为整个金场“当家的”。1865年,官府为镇压东北“马贼”而到长白山一带招募乡勇,韩边外率乡勇“二三百数帮助官兵协力剿捕,勇敢效死”,立下功劳,被清政府“奖赏六品军功”,“又恩给桦树林子,木齐河一带闲荒数百垧”。从此以后,韩边外势力不断发展壮大,逐步形成以采金业为主,兼营农田耕作、采伐林木、开办商号等的“黄金王国”,占据桦甸、濛江(今靖宇县)、安图等县境,辖区内土地、森林、矿山归其所有,并享有行政、司法、兵警、税收等管理特权,确立了以“把头制”为基础的组织系统,并设有三千多人的武装自卫队和衙门公堂。久而久之,“韩边外”这一名称,成了当地约定俗成的一个专有名词,既是人名,又是地名。作为人名,其第一代韩宪宗叫“韩边外”,其第二代韩寿文、第三代韩登举、第四代韩绣堂,人们仍沿用“韩边外”的称呼。作为地名,是指韩氏家族所统辖的地域———松花江上游、长白山北麓,包括现今吉林省桦甸、靖宇、磐石、抚松、安图等东西八百余里、南北五六百里的广大地区。人们来到这一地界,就说到了“韩边外”。

韩边外一家四代,从1854年韩宪宗被推举为金场总会会首始,直至1934年韩家产业被日本“满铁”全部接收止,统治吉林东南地区长达80年。尽管四代都称作“韩边外”,但最重要的还是韩宪宗、韩登举祖孙二人。韩登举最值得称道的是他抗日、抗俄的英勇事迹。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日军进逼辽东半岛。韩登举率部三千余人协助吉林将军长顺、黑龙江将军依克唐阿赴辽抗日,转战于凤城、海城、辽阳一带,战斗中“奋不避险,最骁勇”。1900年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起义,俄国军队借机侵占东三省。韩登举率乡勇500余人在蚂蚁岭伏击前来袭夺夹皮沟金矿的俄军,给俄军以重创。1919年韩登举病故,韩家从此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