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因为电影《信条》,诺兰应该获得一个诺贝尔奖?

诺兰电影《信条》,注定将成为一部争议巨大的电影。

有些人说,这是“神作”,也有人说,让人看不懂的电影就是垃圾。

本文不去判断电影的好与坏,也不分析什么音效和画面。

用片中科学家劳拉的话说就是:不要去判断和理解它,而是去感受它。

一、观影体验

《信条》时长不短,笔者选择了可以躺在沙发上看的小厅观影,观众共九人,笔者位置在中心。

《信条》的开头还是很吸引人的,简单说就是一部科幻版的007电影,拯救世界的任务、英国军情六处、豪华游艇、美女、富豪、特种部队,还有波音747撞大楼(这是实拍,飞机是真的),看着挺过瘾。

而且片中还有各种影射或者借用,开头歌剧院的劫持和枪战,以及特警使用催眠瓦斯,其原型就是当年俄罗斯发生的大剧院劫持案。

反派萨塔尔来自于俄罗斯,以天然气贸易发家(表面上),住在英国,好吧,切尔西老板,说的就是你。

不光捎带人,连东西都不放过,阿布拉莫维奇拥有的那艘带防空导弹的豪华游艇也被诺兰映射到了电影里。

还有,萨塔尔的故乡是前苏联废弃的基地,你会想到哪儿?波音747撞大楼,那座大楼正好是五角形的,巧不巧。

为什么影片中那个终极时间炸弹要分成九个零件“算法”,放在九个地方藏起来?

美、中、俄、英、法、印、巴、以、朝,正好九个!

等等吧,这些类似于007电影的元素还是很吸引人的,所以观影的前半段,一切正常。

从故事进入高潮阶段,也就是片中反派运用时间的“钳形攻势”耍男主开始,电影进入极度烧脑环节,就像你参加考试,前面的题怎么做怎么有,在中间突然出现一道超纲的大题,可要了命了,这会让你陷入一种挫败感,让你茫然失措。

考试不能随便退场,看电影可以,前排有两个女生坚持了一段时间后走了。

笔者右边的哥们睡着了,在激烈的枪声中睡得很踏实。

左边的哥们在刷手机,一直没停下地刷。

后面的观众状态不得而知,但在影片结束后,后排的声音传来:这片儿,没看懂啊。

这就是《信条》的观影体验,如果有人说《盗梦空间》没看懂,你还能给他讲解一下,《星际穿越》没看懂,你还能嘲笑他一下,如果他说《信条》没看懂,你恐怕连科普的动机都没有,因为你就算看懂了,你也很难说明白。

片中尼尔的话就是原因:我是物理学硕士,我能听懂。

二、观影前的准备

打算去看,还没有去看《信条》的观众,你得注意了,去之前,你最好先知道以下几件事:

1、简单了解一下“量子力学”的概念,因为很多比较“玄”的科学,几乎都可以用量子力学来解释,这样你能确信《信条》不是玄幻,是科幻。

2、稍微深入了解一下关于“熵”的概念,这在片中是重点,尤其是关于“熵增”和“熵减”。

3、熟悉一下U形磁铁的图形,片中多次出现红蓝分别存在的时间概念以及那个U形的时间逆转机器,相信其灵感来自于磁铁。

4、片中多次提到庞贝古城,这个地方不是随便说说的,据说在这里的赫库兰尼姆古城遗址里发现过一块石碑,这块石碑上的字就被融入了《信条》。

第一行的sator就是《信条》反派萨塔尔(或者萨特)的名字。

第三行的TENET就是片名“信条”。

第四行的OPERA有歌剧院的意思,对应影片开头以及主角和萨塔尔的对话。

第五行的ROTAS则是波音747撞的那座大楼的拥有者。

这几个单词合起来的意思是:神,控制着时间之轮的运转。

注意,SATOR这个名字的含义不光是“神”(希腊神话农神),还有播种者的意思,片中反派萨塔尔通过埋入时间胶囊将说明书和黄金交给年轻的自己,就像播种一样。

5、信条,TENET的特殊之处。信条在片中是一个神秘组织,这个组织不光包括其成员,也包括一些被组织雇佣的工具人,他们的目的就是阻止其他人通过逆转整个世界的时间来毁灭世界。

TENET这个单词是对称的,或者说是首尾相接的,在片中这样的情节设计有很多。

6、看这部电影之前,请记住该片的一个核心设定:一切已经发生的,将一定会发生,并且一定发生了。

三,深度剧透(可以跳过)

如果你看了电影实在没看懂,或者你干脆不想看,只想知道一下该片的剧情真相以备和同事聊天,那笔者就将该片的最终真相剧透一下,当然,这是笔者个人的观点。

1、没有名字的男主,在未来世界就是信条组织的老大,是他安排组织成员测试、训练和帮助现在的自己,将自己引入信条组织。

2、男二号尼尔,男主的帮手和僚机,实际上来自于未来,他是通过时间逆行一路回来遇到男主,帮助他并多次救了他。

逆行而来的尼尔为了保护男主(为他挡子弹)死在了现在。而在未来,尼尔和男主是熟人,因此该片末尾,尼尔告诉男主:我在起点等你。这句话很内涵,如果你看懂了,相信你也会和男主一样落泪。

尼尔是来自未来的人,那现在的他是谁?根据线索,应该是反派萨塔尔的儿子,麦克斯。所以男主在影片末尾要保护麦克斯和他的母亲凯特。

3、反派萨塔尔和尼尔一样也是来自于未来,但他是多次通过时间翻转机器回来的,而翻转机器本身是带有辐射性的,所以他患了无法治愈不可逆的癌症。

4、那位神通广大的印度富婆普利亚,并不是信条组织的人,她只是信条组织也就是男主在未来的合作伙伴,或者是工具人,用完了也就可以杀了。

5、那位在未来发明了时间炸弹的女科学家,应该就是影片开局给男主科普的女科学家劳拉。女科学家将时间炸弹分成了九个零件“算法”埋藏在过去,执行这个任务的人其实就是男主和他的伙伴。

四、为什么很多人说《信条》不好看

1、该片的剧情铺垫太浅太短。

《盗梦空间》里,观众可以跟着法国小美女的视角从头开始了解“盗梦”,当你了解了,行动也就开始了。

《信条》也有科普环节,但显然有些短也有些浅,而且参与科普的人物有好几个,劳拉、男主、尼尔都参与过,科普线有些乱。

2、好莱坞政治正确的影响

我们不能否认男主的演技,但选择他作为主角,虽然能够迎合好莱坞的政治正确,却还是有一些不妥。

男主在影片的前半段扮演的角色类似于詹姆斯邦德,游走于全世界,见面的都是大人物,还要和美女搭讪和调侃,如果主演是小李子那样的或者干脆让男主和男二对换,相信还是很有说服力的,但该片男主就……所以片中身高一米九的美女凯特说男主:你穿的衣服戴的手表不像是你的。

影片后半段男主执行各种任务中的动作场面非常棒,这才是他的长处。

当然,笔者这么说仅仅是从电影观感角度出发,毕竟布鲁斯南和小李子他们在前面树立了太多标杆,我们的大脑已经适应了那样的男主。

好吧,这是笔者大脑的错,不是导演也不是好莱坞的错,他们是正确的。

3、物理概念太深

《盗梦空间》和《星际穿越》在我国电影市场取得了口碑和票房的双赢,其中一个原因是,那两部电影的概念有普及性。

关于梦的研究,呵呵,咱们国家几千年前就有了,到现在马路边胡同里冷不丁还有靠解梦混饭吃的大爷,这个概念相信全世界的观众都不陌生。

关于黑洞、虫洞的概念,虽然也很深奥,但感谢网络时代和自媒体,这两个科幻里的常用概念连幼儿园小孩都不会觉得陌生。

此外,引力大小导致时间速度不同,切,《西游记》里就有啊,“天上一日,地下一年”,中国人早就懂了。

因此《盗梦空间》和《星际穿越》观众就算没看懂,至少他不会感到陌生。

我们看《信条》,虽然“祖母悖论”是常见的概念,但“熵”这个概念有多少人熟悉,“量子力学”有几个人能说明白。

我们知道时间旅行,却没见过逆行时间,更没见过时间逆转机器,而这些概念解释起来又很费劲。

所以回到上文,男二尼尔的那句话“我是物理学硕士,我能听懂”,有点搞笑却也算现实的一部分。

但是,也正是这个原因,笔者认为,因为《信条》,应该给诺兰颁发一个诺贝尔物理学奖。

五、基础物理

现在的好莱坞,包括国内电影市场,普遍出现的一个创作趋势是“低智化”。

什么速激、复联,几乎都是剧情浅薄、场面好看的代名词。国内的很多电影,也喜欢走纯搞笑或者纯煽情的路子,普遍性的问题是,剧情逻辑性差甚至存在很多剧情硬伤。

大量的电影创作资金流向是哪儿?特效、音效、画面、道具和明星片酬,真正拥有好剧本的电影越来越少。

是电影从业人员没脑子没智商吗?不是,这是他们迎合市场的结果,越来越多的观众热衷于几个认知:“看电影就是图一乐”“看电影就是看画面”“看电影就是打发时间”等等,所以为了迎合观众不愿意思考、追求感官刺激的需求,电影公司就制造出了大量低智垃圾电影,而且票房普遍不错。

难道诺兰看不懂这个市场趋势吗?难道他拍不出像什么“流浪火星”这样的伪科幻电影吗?非要拍出“物理学硕士”级别的硬科幻电影找骂,还赚不到多少票房,图什么?

笔者在十几年前参加一次教育界论坛时,曾听到一位物理学老专家的哀叹:国内对于基础物理研究的投入太少了,大家都去搞来钱快的项目,最重要的基础物理因为费钱、费时间、费精力反而没几个人愿意沉下心来搞。

《信条》这部电影,选择的科学概念不是什么时髦的星际大战、二向箔,也不是简单的时间旅行、超时空爱恋,而是晦涩难懂的基础物理学概念,这就让人肃然起敬。

当然,《信条》也只是利用了一些基础物理学概念,因为它毕竟只是一部电影,但如果它能带动一些观众产生对基础物理的关注,并能引起社会对基础物理研究的重视,其功莫大焉。

诺贝尔物理学奖最关注的领域是基础物理,如果诺兰能用自己的作品引发更多人去关注去学习去研究基础物理,那么他对基础物理也算有相当大的贡献,为什么不可以获得一个诺贝尔物理学奖呢。

最后,对于普通观众而言,你说“生活太累了,看电影就图一乐”,看起来似乎没错。但笔者认为,如果你什么都“图一乐”,会不会陷入“太累了,图一乐”—“继续累,继续图一乐”—“更累,更需要图一乐”的恶性循环呢。

观众品位提高了,电影市场自然就会出现品位更高的电影,品位高的电影会培养出更高品位的观众……这也是社会进步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