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湖北郧县柳陂镇金矿村山体滑坡

1 引言

2013年5月3日,十堰市郧县柳陂镇金矿村五、六组发生滑坡险情,滑坡体积约4×104m3,为一小型土质滑坡。滑坡变形强烈,对坡体附近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由于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及时采取适宜措施抢险救灾,使8户48人成功避险,避免经济损失100万元,取得了较好的防灾效果。

2 地质灾害灾情概况

2.1 地质环境条件

滑坡属低山丘陵地形,区内地形坡度为25°~35°,局部达到40°。滑坡区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松散岩类孔隙水赋存于残坡积含碎石粉质黏土孔隙中,透水性较强,含水但水量不丰,季节性变化明显,且分布上具有很大的不均匀性,易产生渗透破坏;地下水类型主要是潜水,局部为上层滞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就近向低洼处排泄。基岩裂隙水主要分布于武当群片岩裂隙中,受岩体风化程度及构造发育强度的控制,一般水量较小,丰富水性微弱。

2.2 基本特征

滑坡变形发生于2013年5月3日9时左右,初期仅见有少量长1~5m呈东西向的裂缝,其后变形渐趋强烈,错落陡坎缝最长约20m,并伴随有土体下坐,形成高20~40m的错落陡坎。滑坡变形主要表现为地表拉裂下坐及小范围的塌滑,裂缝主要分布于地形陡缓相交部位,以东西向为主,在两侧缘地带见有少量规模较小的北东向裂缝。滑塌主要分布于滑坡前缘临近人工切坡陡坎地段以及两侧缘近沟谷临空地带,为一小型土质滑坡,滑坡稳定性较差(图1~图4)。

图1 滑坡后侧缘发育的弧形裂缝

图2 滑坡临空段发生的拉裂下坐

图3 滑坡临空段发生的拉裂下坐

图4 滑坡后侧缘发育的弧形裂缝

2.3 成因分析

滑坡属低山丘陵地形,地表片岩风化破碎,结构较为松散,利于水流下渗。为地质灾害的发育提供了有利的地形条件和位置基础,属地质灾害易发区。人工开挖切坡形成高陡边坡,破坏了坡体原始平衡状态,为滑坡变形提供了临空条件。大量人工弃渣,主要就地排弃于村级公路下方坡体表面,致使坡体上部荷载加大,改变了斜坡体结构。2013年4月22、29、30日,郧县范围内普降暴雨,滑坡区域内出现了罕见的短时暴雨,对地质灾害的发生产生了一定影响。

3 地质灾害巡查监测

郧县属于地质灾害易发区,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备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体系和地质灾害应急响应机制,县、乡(镇)、村层层签订责任状。因此,一旦地质灾害发生能够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应对。灾害险情出现以后,国土部门及时组织专业队伍进行应急调查,按照调查结论要求加强变形监测,定期对滑坡体前缘、中部、后缘及外侧进行巡查。险情没有解除期间,雨天每天巡视3次,晴天每天巡视1~2次,以便分析滑坡的变形发展趋势,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同时,针对滑坡变形特征及稳定性状况划分危险区,在滑坡周围外50m沿线设置警戒线。对受到滑坡地质灾害威胁的居民实施搬迁避让,对滑坡可能波及范围的村民实施监视居住,并且给所有受到地质灾害威胁的村民发放防灾明白卡,制定了安全撤离应急预案,落实了责任人、预警信号、撤离路线和临时避让的具体位置,确保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如滑坡变形加剧,则及时组织人员撤离。

4 地质灾害避险安置

鉴于险情严重,为确保滑坡体附近居民生命财产安全以及长居久安,郧县人民政府对受灾居民决定整体搬迁。

4.1 确定搬迁对象

本着“重灾优先、逐步推进”的原则,坚持以群众自救为主、政府补贴为辅的方针实施地质灾害搬迁避让,搬迁对象的确定,充分考虑其必要性和可行性,尊重群众意愿。由村民小组结合各自灾情集中提出搬迁申请,乡镇研究上报,经县国土部门组织专家实地评估鉴定,最后由县领导审核确定。

4.2 搬迁安置点选择

选择搬迁安置点,充分考虑是否有利于群众的生产生活和今后的发展,不占用耕地,不能远离水源点、电源点和交通干线;不选择有地质灾害隐患的地点。搬迁安置点须经县国土部门组织有关地质专家进行评估鉴定后方可最终确定。

4.3 严格规划控制

坚持节约用地的原则,科学制定搬迁建设规划,合理安排村庄道路、供排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群众建房用地。

5 经验与启示

(1)险情出现后,当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处理果断,速报及时,为滑坡险情的解除在时间上争取了主动。此外,险情出现后,国土资源部门与地质灾害防治单位反应快,人员到位及时,为下一步地质灾害的防治提供了基础地质资料。

(2)在得到滑坡险情报告后,各级政府果断决策,及时组织滑坡影响区内的人民群众迅速避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