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中,为什么梅长苏最终选择自己上战场?
其一、完成使命。
其二、性格使然。
其三、对梁帝的承诺。
《琅琊榜》的故事,随着那一年的过去,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了,但它给我们带来的感受,却永远不会消散。
林殊的前半生可谓是熠熠生辉,像太阳一样照亮自己也温暖身边的人,而后半生的梅长苏,可谓是步步算计,用一场最完美的谋划洗刷冤屈,可这时的他,也已经耗费了所有的精力,那么为何他明知道上战场迎来的是死亡,仍旧选择去呢?
其一,完成使命。
不论是当年满心赤诚的林殊还是现在机诡满腹的梅长苏,心中都不曾忘记自己理想与使命。以他的计谋,复仇之路本无需如此繁复,但他却在动荡不安的大梁中,硬生生选出一位最适宜的君主,内可给予百姓安定,外能征战四方,让他国不敢侵犯。
他本可引敌入大梁,即可轻而易举的颠覆大梁的江山,可是,他没有那么做。因为除了复仇之外,他永远未忘年少时候的誓言,匡扶社稷,整顿朝纲。
一个内心满是忠义之人,在他的心中,重审赤焰旧案,昭告天下,他活下来的意义便完全结束了。
如果没有这场突如其来的大军压境,或许梅长苏会选择一个合适的地方隐居,度过自己残余的时光。可命运弄人,国家需要他,前线需要人去征战,最终他选择一身戎装走向战场,这或许是那个曾经鲜衣怒马少年的最好结局。
其二性格使然。
世上的人,没有人是可以独身于外的,或多或少都会被命运所牵引。
梅岭的覆灭,江左盟的崛起,林殊经受挫骨之痛成为如今的苏哲,他的性格早已不是曾经直来直往,而是纵观全局,以天下为棋子,火中取栗。对于梅长苏来说,此时的他虽还活着,但却如死了一般,生活在阳光之下,却满身都是黑暗,地狱无时无刻不跟随于他。
效忠于旧时好友靖王,却屡次因处理问题的方式生出争执。
扪心自问,他真的喜欢现在的自己吗?恐怕不,没有人希望曾经可以弯弓射大雕的手,如今在风云莫测的朝堂中搅动。重回金陵,遇到曾经的故人,可一切都变了,如果梅长苏还是曾经的林殊,他永远也报不了家仇,恢复不了林氏荣耀。
当一切尘埃落定,他有机会做回林殊之时,对于他是何等的宝贵与幸运。
身为梅长苏的自己,阴谋满满,可林殊却是始终赤诚,他代表的是林氏的忠与义。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武将的青黄不接,朝廷的动荡,无疑需要一个领军人物,前往战场打仗。身为将门之子,选择以林殊的身份死去,是他的归宿,也是一种注定。
死亡代表的不是永远,没人记住才意味着彻底消失。一个军人,能够用最为荣耀的方式,拯救众人,最终马革裹尸,是最大的荣誉,远比隐居度过余日更有意义。
其三对梁帝的承诺。
赤焰旧案翻案之时,梅长苏与梁帝曾经进行过对峙,那便是翻案可以,但林殊绝不能够活着站在朝廷之上,而当时梅长苏的回答是,我答应。这意味着,无论战争是否发生,梅长苏都不会以林殊的身份,重新回到朝堂之上,去辅佐靖王。
如他自己所说,希望靖王的身边是忠义之士,而非自己这种阴谋多端的小人。同时这句话也有一个含义,那便是案子可以翻,但是旧案翻后,梅长苏不能够活着。对于一个本就寿命无几的人,这反而不是问题,而他去沙场赴死的举动,或许也和这个承诺有所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