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圆内方的处世之道

方圆之道出自于大道之源的《易经》,是中华民族的思想智慧结晶。

古人认为天圆地方,方为静止不动的大地,圆为运动不息的天空。方圆之道即是探索自然界中阴阳刚柔动静之变化。动静之中生变化,变化之中生发展。万物由此生生不息。

人的立身处世的原则也可从中窥探一二。方是做人原则,原则不可动;圆是处世艺术,灵活变通。二者相结合,以方为本,以圆为器,方指导做人,圆指导行事。

那么方圆之道是如何指导人做人行事的呢?

1、做人要有原则、有规矩,此为为人之本。

作为国家公民,爱国为本;作为官员,为民为本;作为医生,救死扶伤为本;作为教师,教书育人为本……这些都是方之道,即使行事圆滑,也是不可违背的原则。

有包青天之称的包拯就是将方之道行至极致的人。

包拯自幼父母双亡,全靠兄嫂抚养成人,供养读书,乃至为官。然而唯一的侄子包冕作为地方官,却利用职务便利,贪污用来赈灾的粮钱。作为监察官的包拯,亲自审理此案,查明事实真相后,下令处死自己的亲侄子包冕。

面对嫂子的责骂,包拯表明自己不是“忘恩负义”的小人,而是因为职责所在,严格执法。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是为官者不可破的原则。

2、行事要圆滑、灵活变通,此为处世艺术。

苏丹国王做梦梦见自己的牙齿掉光了,于是找来解梦人为他解梦。

第一个解梦人说:“陛下,您很不幸,掉牙齿意味着您将失去您的家人”。国王听到后大怒,令人责罚了这位解梦人。

而第二位解梦人对国王说:“陛下,您真幸福!这个梦非常吉利,意味着您是整个家族最长寿的人”。国王听后大喜,令人奖赏了这位解梦人。

同样的意思,第二位解梦人采取的表达方式比第一位解梦人要圆滑得多,因此两人得到的结果完全不同。

3、外圆内方,知世故而不世故。

著名教育家黄炎培给子女的座右铭中有这么一句:“和若春风,肃若秋霜,取象于钱,外圆内方。”即做人要像这铜钱一样,内里严正,外表随和。

外圆内方是将方圆结合,既不过分方正,有棱有角,不知变通;也不过于圆滑,失了做人原则,汲汲营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