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读书人考中了探花,为何比考中状元的人还高兴?
探花虽然只是第三名,但这个名次只是指考场上学识的高低,可要说中举后的仕途,这探花可比状元要好很多。古时候探花还真不是有学识就能做的,还得有颜值且年轻,一般不是成为当朝驸马,就是权贵们的东床快婿,前途不可限量,而且还能抱得美人归,所以古代读书人才会觉得考中探花比状元还要高兴。
古代是封建社会,人分三六九等,要是不能成为官宦阶级,就只能辛苦下田种地,清苦一生,而且还时常受到官宦阶级的压迫,而科举制度便是普通人改变命运方法。因此古人才会寒窗苦读数十年,只为可以考取功名跻身官场,从此光耀门楣。不过古时的科举可不好考,很多人孩童时期就读书,到了甲子的年纪可能都没有考中,这科举比起如今的高考,更是难上百倍,就更别说能考中状元,榜眼和探花这前三名。既然这科举难度这么大,因此大多考中状元的读书人,都是年纪一大把的老男人,估计也都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这种人的个人形象肯定也好不到哪去。
要知道古代这科举除了是为了给朝廷选拔人才以外,也是帝王与权贵们政治投资的地方,也就是说考中的读书人,必然是以后官场的新贵,他们往往会被权贵们收为门生或是女婿,这样权贵们的势力就会更加稳固。比如两宋时期,这殿试便是权贵们角逐未来政治资本的欢乐场,两宋时期最有名的便是榜下捉婿,考生还没参加殿试之前,这些权贵们就先摸清楚考生们的个人情况,等到殿试结果一出来,赶紧抢人成亲,虽然有点荒唐,但确实对权贵政治联姻来说很有效。当然权贵们之上还有帝王,要是帝王看着喜爱,自然就会先被帝王捷足先登成为驸马。可见这古时候读书人拼命读书不仅是因为这书中自有黄金屋,而且真的有颜如玉,还各个都是白富美的官家小姐。
当然政治投资肯定是要投资学识最好的读书人,不过因为这状元确实特别难考,能考中的文人年纪都不小,且这个人形象也比较一言难尽,虽说政治婚姻政治回报率大才最重要,但如果可以又帅气又有才华,还有远大前程,那权贵们也想给自己找个体面的女婿,至少以后带出去不会太磕碜不是。帝王自然也会这么想,于是便有了学识数一数二的便是状元与榜眼,可这探花不仅有学识还得有颜值。
也就是说如果读书人考中了状元,他不过是为了自己谋得一个远大前程,以后跻身官场,混得如何,自求多福。但是要是考中了探花,那就开挂的人生,有娇妻美眷傍身,还有权贵岳丈在前朝为自己提携,这不是脱贫,这简直就是一夜暴富。这探花好处如此多,所以读书人才会觉得考中探花比状元还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