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因无钱免罪,只得被处以宫刑,事后妻子是怎么对待他的?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的一部伟大的著作,其作者司马迁更是一位经历了世间所有苦涩的伟大史学家。众所周知,司马迁为人所敬佩的地方不仅仅在于其完成了这部伟大的著作,更钦佩他面对苦难的勇气。

司马迁晚年的时光过得异常苦涩,一代文人被处以宫刑而饱受争议,有的人说他应该以死明志,有的人敬佩他活着的勇气。人生在世,当经历了世间的苦涩与无奈之后,不知道你有没有得出一个结论,好像死亡比活着更容易。一代文人遭受宫刑,这件事对于司马迁以及其家人来说,将面临着多大的考验,他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于是选择忍辱偷生的活着,以残缺的身体继续完成这部伟大的著作。

仗义执言,遭受飞来横祸

有的人赞赏那些将棱角都磨没了的人,而有的人又赞赏那些能对得起自己良心的人,但不管别人怎么看,能在危急时刻,仗义执言说句公道话,又有几个人能做到呢?就像是在企业中,老板错怪了一名员工,又有谁能站出来仗义执言,我相信绝大多数都会选择等你被训完了然后象征性的安慰你几句罢了。在这时候,你一笑了之也就得了,又有谁能真正在意你的死活呢?职场上你还相信有友谊吗?我反正不信。

早在西汉年间的司马迁做到了这一点。当年汉武帝命令贰师将军李广利征讨匈奴,安排李陵护送粮草,本来粮草对于大军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但心高气傲的李陵并不想当这个运输队长,他要立功,要封侯,要完成他爷爷都没有完成的事情。

于是他率领五千精兵,深入匈奴腹地,打算直捣黄龙。但无奈计划失败,李陵失败被俘。上天没有眷顾李家两次,当年他爷爷能在匈奴手里逃脱,这次李陵却没能再次逃脱,他成了匈奴的俘虏。满朝文武都认为名将之后的李陵怎么能这么没有骨气,皇帝震怒,大臣们又有谁敢站出来替李陵说情。而司马迁选择坚持道义,他进言道:“李陵率领五千人,吸引了匈奴全部的兵力,并且还杀敌一万多,虽然被俘虏了,我相信他肯定会想办法再回来的”。

汉武帝想了想觉得司马迁说的也对,但随着公叔敖带回来李陵投敌的消息之后,汉武帝勃然大怒,于是下令诛杀李陵三族。这无疑让李陵心如死灰,他无奈之下只得投降匈奴,并且还娶了匈奴单于的女儿。

覆巢之下无完卵,司马迁遭受牵连

汉武帝灭了李陵三族还不解气,怒火烧到为李陵说情的司马迁身上,因为他“为陵游说”,因而也获死罪。在当时,死罪是可以拿钱买的,如果没钱只能用宫刑替代。司马迁替李陵说情还遭受无妄之灾,其他的朋友谁还敢帮助司马迁。

这也是人性使然,当你真的遭受了苦难,能拉你一把的人可以说少之又少,平时吃吃喝喝的朋友,亲戚躲得一个比一个远。司马迁由于《史记》还没有编撰,他还不能选择死亡,于是他选择接受宫刑,继续活着。如果当时司马迁顶不住压力选择了死亡,那么《史记》就不存在了。

妻子柳氏的处理方式引人深思

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当时汉朝的律法对于女性的压迫并不强,柳氏也可以选择离开司马迁。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她要遭受多少的指指点点,忍受多少八卦,但她依旧选择与司马迁站在一起。

柳氏在司马迁受刑期间,天天探望,出狱后悉心照料他的生活起居。直到司马迁去世之后很多年,柳氏都没有选择再嫁。

柳氏的处理方式引起我们的深思,自己的另一半如果遭受这种苦难,家庭支离破碎,又有多少女子能选择从一而终?如果是我的话,我会让她离开自己,然后自己默默地了此残生。一个人能承受的苦难,为什么非要两个人来一起背呢?如果是屏幕前的你,你会让你的另一半怎么选择呢?

后记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让你遭受苦难”,当年结婚在婚礼上宣誓,疾病、苦难、生老病死,情愿相扶相依。但是当苦难真的来临,置身于其中的时候,就会觉得实在是太难受了。有时候我就会想,如果我自己能承受,我宁愿她能过得更好。一辈子不长,忍忍也就过去了。

柳氏与司马迁能坚持下来,从而青史留名也给我们许多的启示,没有挫折与苦难的人生,又怎么能称得上是传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