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其人的一生?
1、贫困起家
,和珅出生在福建副都统常保家中,三岁时母亲因难产而去世,临终时产下弟弟和琳,父亲常保在和珅九岁时亦因病去世,幸得一位老家丁和父亲的一位偏房保护和珅、和琳两兄弟才能免于被赶出家门。
和珅后考上咸安宫,和珅精通满、汉、蒙、藏四种语言,更通读四书五经。更得老师吴省钦、吴省兰喜爱。
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和珅参加科举,但名落孙山。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二十三岁的和珅由于在乾隆面前展示自己的才学。终于做了乾隆的仪仗队的侍从。
2、仕途顺风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和珅就任管库大臣,管理布库,他从这份工作中学习到如何理财,他勤朴地管理布库,令布的存量大增,这些使他他得到乾隆的赏识。
乾隆四十年(1775年)十月,和珅擢为乾清门侍卫。十一月再升为御前侍卫,并任命正蓝旗满洲副都统。
3、连遇贿案
和珅就任侍郎后,有位叫安明的笔帖式送礼给和珅,希望能够升为司务。和珅起初清廉为官,当然不会接受贿赂,但他向安明保证会向尚书丰升额提拔安明。这令安明十分高兴,所以安明对和珅百般依顺,和珅便向丰升额保举安明就任司务。
安明任司务后立即送了一颗玉给和珅,和珅婉拒不收。五日后,安明收到老家的信,说安明父亲已经离世,叫安明回家奔丧。
按清朝体制,父母过世,要回家守三年丧,这安明刚升职,不想回家守丧,所以就隐瞒下来。但被尚书丰升额查出,丰升额联同权臣永贵一同弹劾和珅包庇安明。
不料和珅早就从永贵之子伊江阿得到消息,连忙写了两份奏折,一份送交军机处,一份自己留下来。次日,永贵上奏指和珅包庇安明。和珅这次得罪了当朝权臣永贵令和珅的仕途蒙上阴影。
4、利欲熏心
李侍尧案审结后,李侍尧和他的党羽一大份财产被和珅私吞,加上乾隆的赏赐,和珅初尝掌握大权大财的滋味。四月,长子丰绅殷德,被乾隆指为十公主额驸,领受乾隆赏赐黄金,古董等等,百官争相巴结。
和珅起初不受贿赂,但日子一长,和珅开始贪污、结党,形成一股大势力。六月,授正白旗领侍卫内大臣。十月,充四库全书正总裁,兼理藩院尚书。
和珅就任四库全书馆正总裁后大兴文字狱,把反对他的一部分文人派一律诬陷为“私藏逆书”、“禁逆不力”或针对作者本身的“多含反意”、“诋讪怨望”等作为谋反的罪证。
和珅另外入翰林院任满翰林院掌院学士,与汉翰林院掌院学士嵇璜一起掌管翰林院,不过嵇璜年老力衰,主要事务大多为和珅代理。和珅从此控制科举制度,肆意从秀才处纳贿,形成“价高者得”的一种交易。和珅更用此垄断朝廷士子,要中进士必先通过和珅的审核,如有“问题”者则除名,令乾隆末期的士子“几出和门”。
5、野心膨胀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因为福康安于吉林贪赃枉法,乾隆四十五年又于广东贪赃枉法,又经常运用漕船私运货物。于是和珅暗中搜集证据,等待时机。
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发生林爽文事件,和珅向乾隆帝进谗言,让福康安领兵攻打林爽文,命福康安为主将、海兰察为副将率绿营兵8000人对付林爽文号称50万的大军。
乾隆帝准奏。同年十二月福康安抵台湾开始攻打林爽文,和珅党羽柴大纪又故意拖延福康安,福康安故杀柴大纪,但是福康安仍然费时一年零四个月才平定林爽文事件。
6、权势独揽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调正白旗满洲都统,充清字经馆总裁,授轻车都尉世职。不久调任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管理户部。不久因平回乱,封一等男爵。
和珅已经成为了朝中四大势力之一,四大势力分别是以阿桂为首的武官派、以刘墉为首的御史派、以钱沣为首的反对派、以和珅为首的贪官们。
和珅并不急于和他们争斗,他将自己的触手伸向商人和犯罪集团手裹。和珅迫令商人们臣服于他,假如不臣服便会遭到犯罪集团灭门。
浙江富商曾氏,因拒绝交和珅的帮费竟在一夜之间,全家被杀金银财宝全部被掠去。对外称被强盗抢劫,后来被御史平反。和珅因此得到了庞大的利益,亦因此有了资本进行政治斗争。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正月,二十一日,乾隆帝从京师出发,开始第六次南巡。和珅在第五次南巡时亦有随行,但这次和珅的势力与几年前倍增数倍,更由于和珅下令各府进献资金,国库未曾花一毛钱便完成南巡的准备。所以乾隆帝下令和珅南巡时站在自己旁边,以显示其功绩。
7、铲除异己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和珅创立议罪银制度,假如官员犯罪,可通过交纳一定的银两来免罪。而所收银两收入内务府库,供乾隆运用。不过内阁学士尹壮图对此制度作出弹劾。
尹壮图前奏各省多有亏空。经令庆成盘查实系尹逞臆妄言虚词欺罔。尹壮图著革职,交与庆成押带来京交刑部治罪。”廷议处斩,最后乾隆以“不妨以谤为规,不值加以重罪也。”免去了尹壮图的死罪。
8、嘉庆时期
乾隆帝已经进入垂暮之年,他上朝时命令和珅站在他和嘉庆的旁边,因为只有和珅才听明白乾隆在说什么。
所以每天上朝满朝文武三跪九叩后,和珅就等同摄政,满朝文武上奏什么,他就“听取”乾隆说话,自己下判断,把持朝政,因此清人都称和珅为“二皇帝”。而坐在一旁的嘉庆没有实权,真正握有实权的是和珅和乾隆。
9、狱中自尽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太上皇乾隆驾崩,嘉庆帝令和珅总理丧事;正月十三日,嘉庆帝宣布和珅的二十条大罪,下旨抄家,抄得白银八亿两。
乾隆年间清廷每年的税收,不过七千万两。和珅所匿藏的财产相等于当时清政府十五年收入。时人称“和珅跌倒,嘉庆吃饱”。正月十八日,赐和珅狱中自尽。
扩展资料:
历史上真实的和珅,用绝顶聪明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在青少年时期,和珅刻苦好学,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京城的上等官学,即咸安宫官学,在八旗子弟中是佼佼者。
和珅是当时著名的美男子,精通满、汉、藏、维吾尔四种语言,一般大臣通晓满、汉语言很平常,和珅的这一才能乾隆十分赏识,写诗也很有水平,袁枚曾评价说:“少小闻诗礼,通侯即冠军,弯弓朱雁落,健笔李摩云”。
入仕后,掌管国家内政几达三十年,是理财能手,为人聪明伶俐,处理政务十分拿手。英国人曾评价他是老练、精明强干的政治家。
同时,他还是一位开明人士,尊重知识分子,礼贤下士,同时,和珅也是《四库全书》的“正总裁”。殊不知,《红楼梦》的完成、出版和传播与和珅有密切关系。
和珅非常“善解高宗(乾隆)意”,且常出奇招,从这个角度说,和珅可谓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善解人意的心理大师!在日常生活当中,善解人意就是善察言观色,揣摩人心,“想对方之所想,急对方之所急”。
善解人意的人必善接话茬,别人说了上半句话,你可以准确无误地说出半句话,令人备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惊叹,善解人意者还善替对方着想,甚至连对方想不到的地方也能想到,令人充分感受到什么是“心有灵犀一点通”。
和珅对乾隆皇帝的脾气、爱好、生活习惯、思考方法了如指掌,可以充分做到想乾隆之所想,为乾隆之所为,这与一般的曲意迎奉、阿谀献媚有所不同,和珅的许多迎奉行为都具有深厚的同感基础,都是将心比心的结果,因而没有那么的低俗和赤裸裸,而是相当的匠心巧具。?
百度百科-何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