囫感《梦的解析》——那些年我们做过的梦

在中国,关于梦的著作我所熟悉的就是《周公解梦》,这是一本分析你做梦寓意的书。而西方,也有一本关于梦的著作,那就是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不过,这本书是分析梦本身,比如做梦的原因。梦的表现方式等等。  

又回到这个《囫感》这个打专题。这次是真的“囫囵吞枣”的感受。还是和读《心理学与生活》一样,太专业化了,有些东西一时消化不了,笔记虽然提取了很多,但是真正融会贯通的东西少。只能提取书中的一些观点胡乱评说。

 1.梦始终是为了满足愿望。这是梦的本性,但梦的形成来源是所有刺激的一个综合体。

我想,不止我一个人曾经做过考试考的很好的梦,做某件事获得成功的梦。可能现实有时候和梦差不多,也有时候天差地别!我想,这应该是属于我们在制定考试目标前就再在内心深处种下的心理暗示的种子,只是他可能迟到了没有当天就进入你的梦里,但他也没有缺席,在不经意间就出现了。至于为什么会这样。梦的形成来源就是一个综合体,这里就不能细究。

 2.梦是我们睡眠的保护者。

这个观点一开始我也是有些惊讶,仔细想想也有点道理。我们熟睡时是常常做梦的,实际上我们每天会做很多个梦,我们醒后能记得的可能是某个重要的一个片段,书中称为梦念或者是元素。也可能是某个出现频率很高的片段。总之,我们醒后所能记得都不是梦的全部。梦醒了,我们也就醒了。做噩梦会醒吓醒,做美梦会笑醒!

3.在梦形成过程中存在审查机制。

说实话这个我不是很明白,按我现在的理解是梦的本性是为了满足愿望。但能激起你做梦的元素很多,如果一股脑的都进入你的梦中那这些元素可能会在梦中干架,这样就不能保护睡眠了。所以需要在源头制止,于是在开始形成的阶段就有了审查机制,破坏分子都被清楚,有利的元素都进入了梦中为满足愿望而服务,进而保护了我们的睡眠。

对于“梦”,东西方是有很大的不同的,中国人解梦大多会联系过去未来,重于预测性。而西方则重于研究梦的产生及意义影响等。总的来说,梦由心生,这听起来是很不负责任的话,但对于我们,认识到此,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