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书生的知识放到现在算什么水平?
中国古时候采用了科举制,是跟现在学生的高考一样,在学生经过科考的选拔,考取进士。对于各个阶段的人来说,科举制是比较公平的,穷人的孩子也可以当上官。当然,去上学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科举制促进了社会学习的氛围。
古代知识分子,士,或者按照王建雄的叫法,士绅,是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靠学识取得社会地位,居四民之首,获取官职是他们的目的。他们的职责在于帮助君主处理国事, 所以更加重视治理国家的能力和学识。
那么古代的学生都学些什么呢?例如秀才,有方策略五道,不仅要求考生精通时事,引经据典,出治国方略,另外文理也在评定标准之内。古代的读书人都是儒家学说的传承者(当然也会学习道家、佛家等百家思想),所以各家的经书、理论都是学习的对象。另外,像《史记》《战国策》之类的史书文学也会成为学习的典范。而这些教科书同时又都是经典的文学作品,所以古代的读书人大多都是文人雅士,都会吟诗作对的。这与现在的读书人在学习的内容上也有很大的区别。
而现在的学生 ,偶尔会学习儒家经典之类的儒家经典,有很多时候学生学习或者去背,都是为了考试,现在的学生还得学数学,学英语,物理,化学等什么东西,其实到最后都是为了考个好大学,有部分学生大学上完以后,却用不到以前学的东西。按照我的观点,古代书生的知识,相当于现在的大学老师,甚至比大学老师还要更高,古代书生有很多才能的人,那些精通儒家经典的,相当于现在的学者。中国古代人才辈出,可千万不要小看古代的书生。古代当官的知识都不一定有书生的高,古代书生跟现在的学生其实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为了出人头地。所以现在的学生都应该好好学习,报答社会,报答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