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之选词填空与词语替换(二)

三、关联词的辨析与使用

 关联词属于虚词范围。关联词的辨析与使用,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更多地偏向于关联词的使用。关联词的辨析主要涉及到意思或词形相近的词在应用上的区别,广大考生可以在例题中慢慢理解。其实,如果可以很好地使用关联词,对关联词辨析的掌握也就比较容易。但关联词的使用一直是个难点,因为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试题涉及的有些不仅仅是关联词。这就要求考生掌握更广泛的知识,由于关联词属于虚词范围,为了帮助广大考生更好地掌握本知识点,我们将介绍虚词的辨析与使用。

 1.准确辨析一般虚词

 虚词在句子中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使用时,要准确掌握相近虚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如“再”和“又”,“从而”和“进而”,“对于”和“关于”,“偶尔”和“偶然”,“一向”和“常常”,“分外”和“格外”,“由”和“由于”等,同时结合语境认真挑选。

 2.注意虚词的使用

 (1)理解词义。许多虚词其实意义并不虚,明白了意思,用法也就清楚了。比如“不止”和“不只”,前者是超出某个数字或范围的意思,后面常跟数量词;后者是连词,与“也、而且”等呼应,后面常跟分句。

 (2)注意搭配。虚词尤其是关联词语常互相搭配或与实词搭配使用。常见的错误有:

 ①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例如:“昨天下了一夜雨,天亮后不但没有停,而且越下越大。”(“而且”应为“反而”)

 “无论干部和群众,都关心这件事。”(把“和”改为“或”“还是”)

 ②介词搭配不当。

 例如:“同学们无不为我们班级所取得的成绩而信心百倍,你也绝不能为我们班级丢脸。”(改为“给”)

 “今年要以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作为重点任务。”(改为“以……为”或“把……作为”)。

 ③虚词与实词搭配不当。

 例如:“无论困难这么大,我们也要坚持到底。”(“这么”改为“多么”)

 “尽管困难多么大,我们也要坚持到底。”(“多么”改为“这么”)

 (3)注意虚词的位置。

 ①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例如:“来参加会议的人较多,他因为性格内向,个头不高,所以人们一直没有特别注意他。”

 “因为”应放在“他”之前。这主要涉及关联词语与主语的位置先后问题:前后分句如果主语相同,主语在关联词语之前;主语如果不同,则关联词语在主语之前。

 ②否定副词位置不当。

 例如:“你为什么把消息不告诉他?”“雷锋的名字被大家没有忘掉。”

 “不”、“没有”应分别放在“把”、“被”之前,因为“把”字句、“被”字句中,否定词应在“把”、“被”之前。

 ③连词位置不当。

 例如:“人参和貂皮、大豆是我国东北地区重要的土特产品。”

 “和”与顿号应互换位置。一般说来,当有几项事物并列时,“和”字连接最后两项。

 一、词语替换

 例题1为了查清事实真相,本报记者又连夜采访了几位事件发生时的知情者。()

 A.拜访 B.寻访 C.访问 D.走访

 解析:答案为D.只有“走访”更符合句中“采访”的原义,所以答案是D.

 例题2老张是一个非常诙谐的人,只要有他在,大家总是乐呵呵的。()

 A.动人 B.和谐 C.风趣 D.可爱

 解析:答案为C.“诙谐”一词主要是指老张这个人说话幽默,与“风趣”是同义词,因此两个词语可以互相替换。

 二、选词填空

 例题1我()这块迷人的土地,这里有我曾经的梦想。

 A.留恋 B.依恋 C.迷恋 D.爱恋

 解析:答案为A.“依恋”是指不忍离开,它含有一种感情上的寄托与依赖:“迷恋”是指强烈的极度的爱慕之情:“爱恋”是指一般意义上感到被深深地吸引:“留恋”强调舍不得离开或是舍弃,由此可见A为答案。

 例题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上千吨的轮船碰上这样大的风浪也得上下颠簸,()这么一条小船。

 ②挖这样的井,占地多,不合算,()井的四周都是沙土,很容易塌陷。

 ③改革后,产品质量提高了,款式新颖了,()包装也精美了,因而更加受到群众的欢迎。

 A.况且 何况 而且 B.况且 而且 况且 C.何况 而且 何况 D.何况 况且 而且

 解析:答案为D.这是一道考查对关联词语的辨析能力的试题。题目涉及了“况且”、“何况”、“而且”三个连词的用法。“况且”表示一种直陈的语气,有进一步申述的意思,它与②句的意思相符。“何况”的一个用法是表示甲如此,乙则更不必说了,这与①句的意思相符。“而且”常用来表示一般的递进,即后一分句的意思比前一分句的意思进了一层,这与③句的意思相符。

 三、成语的辨析与使用

 例题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成语,与句意最贴切的一组是()。

 ①故宫博物院的珍宝馆里陈列着各种奇珍异宝、古玩文物,令人()。

 ②玉器厂展品室里陈列着鸟兽、花卉、人物等各种玉雕展品,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真是( )。

 ③汽车向神农架山区奔驰,只见奇峰异岭扑面而来,令人( )。

 ④货柜上摆满了具有传统特色的珠宝、翡翠、玉雕、字画,品种齐全,真是()。

 A.应接不暇 琳琅满目 目不暇接 美不胜收 B.目不暇接 琳琅满目 应接不暇 美不胜收

 C.应接不暇 美不胜收 目不暇接 琳琅满目 D.目不暇接 美不胜收 应接不暇 琳琅满目

 解析:答案为D.这是一道考查对成语的辨析能力的试题。选择项中,“应接不暇”与“目不暇接”为一对近义成语。前者原指一路上风景优美,看不过来,后来也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无法接待应付;后者指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结合词义,再根据句意,①句适合用“目不暇接”,③句适合用“应接不暇”。“琳琅满目”与“美不胜收”也是一对近义成语,前者比喻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多指工艺品),后者更倾向于表达一种整体的美感,可见后者包含的意思比前者多一层。结合词义,再根据句意,②句填入“美不胜收”,④句填入“琳琅满目”比较恰当。

 例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当时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已无法行走,抢险队员们只好安步当车,跋涉一个多小时赶到了大坝

 B.她从小就养成了自认为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即使在医院里需要别人照顾,也依然颐指气使,盛气凌人

 C.会议期间,农科院等单位在会场外摆出了鲜花盆景销售摊。休息时,摊前车水马龙,产品供不应求

 D.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显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

 解析:答案为B.这是一道考查成语使用能力的试题。A句中的“安步当车”出自《战国策》,原指慢慢地步行,就当坐车,表现了一种从容的态度,与句中的抢险气氛不相合。C句中的“车水马龙”出自《后汉书》,是说车像流水,马像游龙,用来形容车马或车辆很多,来往不绝,而C句中要表示的显然是花摊前的顾客很多。D句中的“蓬荜生辉”是一个谦辞,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非常光荣,而D句中所指的是别人的新居,当然不妥。B句中的“颐指气使”指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来示意,表现出一种傲慢神气,用来形容从小就自认为高人一等、有优越感的“她”是比较恰当的。因此,本题的答案是B.

 1.(2002年〈A〉,言语理解与表达第12题)

 原题以艾滋病为例,自1981年在美国发现首例艾滋病以来,艾滋病病毒在全球以惊人的速度蔓延,逐渐[]成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全球性问题。

 文中[]处恰当的措辞是()。

 A.演变 B.演进 C.演绎 D.演化

 解析:答案为B.演变,指历时较久的发展变化;演进,指演变进化;演绎,指由一般到特殊的变化过程;演化,指自然界的发展变化。依据题干,显然C、D要被排除掉,又因为演进含有演变的意思,同时强调变化的过程,所以在这里选择B。

 2.(2002年〈B〉言语理解与表达第18题)

 原题[e]所谓“拿破仑学”的学者所写出的充塞各国图书馆内的拿破仑传,[f]以卓别林的传记来说,以我有限的见闻,[g]不下六七种之多。有本人写的自传,也有别人写的传记。

 [e][f][g]恰当的措辞是:()。

 A.无论 还是 就 B.且不说 仅 就 C.无论 仅 就 D.且不说 如果 也

 解析:答案为B.“无论”一般不能单独使用,往往后面要接上“还是”“或”之类的词语,所以C选项被排除。而A选项当[f]处用“还是”的时候显然不通,所以A被排除。比较“仅就”和“如果也”显然[f][g]处用“仅就”比较合适,所以此题选择B较佳。

 3.(2003年〈B〉言语理解与表达第4题)

 原题“五四”前后西方文化大引进,新的政治、科技词语大量甲。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方面的新词语尤为活跃,如“知识经济”、“特区”、“下岗”、“炒鱿鱼”等等。核裂变之际,各种微粒高速碰撞,便产生新的微粒。语言现象乙。

 依次填入甲、乙两处的词语,最恰当的是()。

 A.涌现 与此雷同 B.诞生 与此雷同 C.诞生 与之类似 D.涌现 与之类似

 解析:答案为D.这道题主要辨析“涌现”与“诞生”以及“与此雷同”与“与之类似”的区别。涌现,指(人和事物)大量出现;诞生,指出生。显然甲处用“涌现”较为合适。与此雷同,指与之相同的意思;与之类似,指与之大致相象的意思。显然乙处用“与之类似”较为合适。综上选择D。

 一个词只有应用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才具有确切的意义。换句话说,只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才能把一个词语理解得准确、具体、透彻。因此,解答这种题型的一个关键是考生头脑中应当有大量的词汇,而且对常用词汇的词义、用法等等都是比较熟悉的;同时,考生能够在最短时间里准确地把握整个语句试图表达的意思,也即应当有比较好的语感才行。

 在这种题型的训练中,语感的强化主要是靠诵读来获得,也就是把每一个词语放到句子中去,然后默默地诵读一遍或几遍,直到找到语感为止。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