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桀放了囚禁的商汤 却最终被商汤所灭
商汤征伐的方国有洛国(今河南洛阳西南),有洛国被灭。又征伐荆国(今湖北西北部的方国),荆国也归降。> 商汤的这些行为,引起了夏桀的警觉。夏桀派使者把商汤召到夏都,然后把他囚禁了起来,囚禁的地方叫夏台(今河南许昌市禹州市南),那是夏朝的监狱。大概囚禁了一年时间,夏桀又放松了警惕,把商汤放了。> 夏桀囚禁商汤,引起了其他诸侯的极大恐慌。所以在商汤被释放之后,许多的诸侯都归顺了商汤。在其他诸侯的支持下,商汤先后消灭了忠于夏朝的几个部落方国。如葛国(今河南省商丘市宁陵县)、韦国(今河南省滑县)、顾国(在今河南省濮阳市范县)、昆吾国(早先在今山西省运城市夏县安邑,后迁今河南省许昌市一带)等。> 商汤磨刀霍霍,可是夏桀却仍旧沉溺于酒色之中。忠于夏朝的一些大臣心急如焚,不停地向夏桀劝谏,但夏桀却一点也听不进去。>
商汤征伐的方国有洛国(今河南洛阳西南),有洛国被灭。又征伐荆国(今湖北西北部的方国),荆国也归降。
商汤的这些行为,引起了夏桀的警觉。夏桀派使者把商汤召到夏都,然后把他囚禁了起来,囚禁的地方叫夏台(今河南许昌市禹州市南),那是夏朝的监狱。大概囚禁了一年时间,夏桀又放松了警惕,把商汤放了。
夏桀囚禁商汤,引起了其他诸侯的极大恐慌。所以在商汤被释放之后,许多的诸侯都归顺了商汤。在其他诸侯的支持下,商汤先后消灭了忠于夏朝的几个部落方国。如葛国(今河南省商丘市宁陵县)、韦国(今河南省滑县)、顾国(在今河南省濮阳市范县)、昆吾国(早先在今山西省运城市夏县安邑,后迁今河南省许昌市一带)等。
商汤磨刀霍霍,可是夏桀却仍旧沉溺于酒色之中。忠于夏朝的一些大臣心急如焚,不停地向夏桀劝谏,但夏桀却一点也听不进去。 夏朝的太史令终古见夏桀执迷不悟,更加暴虐荒淫。于是就拿出先王的法典,哭泣着向夏桀进谏,但夏桀却无动于衷。终古看出夏桀已不可救药,知道夏朝马上就会灭亡,于是逃出夏朝宫廷,前去投奔商汤。商汤见夏朝的太史令前来,高兴地对诸侯们说:“夏王无道,暴虐百姓,逼迫父兄,侮辱功臣,轻慢贤人,抛弃礼义,听信谗言。众人都怨恨他,他掌管法典的臣子都已经自行归顺了商国。”终古是上第一位留下名字的史官。> 费国(今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西南)的首领费昌,是黄帝的后裔。有一天费昌到黄河边上,看见两个太阳,东面一个,西面一个。东面的那个,正在冉冉长起,耀眼灿烂;而西边那个,却正在慢慢落下,光色暗淡。费昌非常奇怪,就问河神冯夷说:“怎么会有两个太阳?”冯夷告诉他说:“这两个太阳,一个是夏朝的太阳,一个是的太阳。”费昌又问:“哪一个是夏朝的,哪一个是的?”冯夷说:“西面渐落的是夏朝的,东面正升的是商朝的。”费昌知道夏朝将要灭亡了,于是带着他部落里的部众,归顺了商汤。> 夏桀有个大夫叫关龙逄(音旁),一直忠于夏朝。他见夏桀每天在酒池之中寻欢作乐,而商汤却在厉兵秣马,知道再这样下去,夏朝非灭亡不可。关龙逄多次向夏桀进谏,但夏桀却一次也听不进去。最后一次,关龙逄恳切地向夏桀说:“君王应该谦恭而讲求节义,节俭而又爱护贤才,天下才能安定,王朝才能稳固。如今大王奢侈挥霍,杀人无度,已经失去了天下百姓的拥护。大王如果不赶快改正错误,改变这种现状,上天早晚会降下灾祸,到那个时候,可就说什么都晚了。”夏桀大怒,下令将关龙逄抓起来关进监狱,并随即处死了他。关龙逄在历史上是与殷商的比干齐名的忠臣。> 关龙逄被杀,朝中的大臣们再也不敢向夏桀进谏了。夏桀因此更加随心所欲、为所欲为,但也因此更加众叛亲离、不得人心。>
夏朝的太史令终古见夏桀执迷不悟,更加暴虐荒淫。于是就拿出先王的法典,哭泣着向夏桀进谏,但夏桀却无动于衷。终古看出夏桀已不可救药,知道夏朝马上就会灭亡,于是逃出夏朝宫廷,前去投奔商汤。商汤见夏朝的太史令前来,高兴地对诸侯们说:“夏王无道,暴虐百姓,逼迫父兄,侮辱功臣,轻慢贤人,抛弃礼义,听信谗言。众人都怨恨他,他掌管法典的臣子都已经自行归顺了商国。”终古是上第一位留下名字的史官。
费国(今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西南)的首领费昌,是黄帝的后裔。有一天费昌到黄河边上,看见两个太阳,东面一个,西面一个。东面的那个,正在冉冉长起,耀眼灿烂;而西边那个,却正在慢慢落下,光色暗淡。费昌非常奇怪,就问河神冯夷说:“怎么会有两个太阳?”冯夷告诉他说:“这两个太阳,一个是夏朝的太阳,一个是的太阳。”费昌又问:“哪一个是夏朝的,哪一个是的?”冯夷说:“西面渐落的是夏朝的,东面正升的是商朝的。”费昌知道夏朝将要灭亡了,于是带着他部落里的部众,归顺了商汤。
夏桀有个大夫叫关龙逄(音旁),一直忠于夏朝。他见夏桀每天在酒池之中寻欢作乐,而商汤却在厉兵秣马,知道再这样下去,夏朝非灭亡不可。关龙逄多次向夏桀进谏,但夏桀却一次也听不进去。最后一次,关龙逄恳切地向夏桀说:“君王应该谦恭而讲求节义,节俭而又爱护贤才,天下才能安定,王朝才能稳固。如今大王奢侈挥霍,杀人无度,已经失去了天下百姓的拥护。大王如果不赶快改正错误,改变这种现状,上天早晚会降下灾祸,到那个时候,可就说什么都晚了。”夏桀大怒,下令将关龙逄抓起来关进监狱,并随即处死了他。关龙逄在历史上是与殷商的比干齐名的忠臣。
关龙逄被杀,朝中的大臣们再也不敢向夏桀进谏了。夏桀因此更加随心所欲、为所欲为,但也因此更加众叛亲离、不得人心。 自夏桀即位以来,相继发生了多种灾难。夏桀即位十年的时候,五星错行,有一天晚上,下了一场流星雨,之后伴随着,伊水和洛水干涸了。杀死关龙逄的那一年,发生了较大的山体滑坡事件。这在许多人看来,都是亡国的征兆。实际上,伊水和洛水因而断流,给夏王朝造成了致命的打击。> 在这种内忧外患之下,夏桀仍然我行我素,一切照旧。> 商汤见灭亡夏朝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在消灭夏朝的方国昆吾国之后,率兵攻打夏桀。夏桀无法抵挡,战败后逃至鸣条(一说今山西省运城市夏县之西,一说今河南省新乡市封丘东),在鸣条再次被击溃,最后被商汤流放到历山。> 因为妺喜虽然被夏桀抛弃,但她名义上仍然是夏桀的原配正妃。所以按照礼法,妺喜被获准前去照顾夏桀。虽然曾经被冷落,曾经被遗弃,曾经联合他的敌人一齐算计过他,但在夏桀遭遇彻底的人生失败之后,她却再一次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前去陪伴他。妺喜,似乎并无后世评论中的那样冷酷无情,她也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悲剧。夏桀带着妺喜乘舟浮江,跑到了南巢之山(今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并最终死在那里。夏桀后来对人说:“我真后悔当初没有把汤杀掉,以至于落得今天这个下场。”据说夏桀和妺喜被流放到南巢之后,由于之前过惯了锦衣玉食的,所以什么活计也不会做,最后竟然活活地饿死在了那里。当然也有一种可能,他们在被流放之后,遭到了囚禁,失去了自由且得不到任何食物,最后被活活饿死的。>
自夏桀即位以来,相继发生了多种灾难。夏桀即位十年的时候,五星错行,有一天晚上,下了一场流星雨,之后伴随着,伊水和洛水干涸了。杀死关龙逄的那一年,发生了较大的山体滑坡事件。这在许多人看来,都是亡国的征兆。实际上,伊水和洛水因而断流,给夏王朝造成了致命的打击。
在这种内忧外患之下,夏桀仍然我行我素,一切照旧。
商汤见灭亡夏朝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在消灭夏朝的方国昆吾国之后,率兵攻打夏桀。夏桀无法抵挡,战败后逃至鸣条(一说今山西省运城市夏县之西,一说今河南省新乡市封丘东),在鸣条再次被击溃,最后被商汤流放到历山。
因为妺喜虽然被夏桀抛弃,但她名义上仍然是夏桀的原配正妃。所以按照礼法,妺喜被获准前去照顾夏桀。虽然曾经被冷落,曾经被遗弃,曾经联合他的敌人一齐算计过他,但在夏桀遭遇彻底的人生失败之后,她却再一次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前去陪伴他。妺喜,似乎并无后世评论中的那样冷酷无情,她也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悲剧。夏桀带着妺喜乘舟浮江,跑到了南巢之山(今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并最终死在那里。夏桀后来对人说:“我真后悔当初没有把汤杀掉,以至于落得今天这个下场。”据说夏桀和妺喜被流放到南巢之后,由于之前过惯了锦衣玉食的,所以什么活计也不会做,最后竟然活活地饿死在了那里。当然也有一种可能,他们在被流放之后,遭到了囚禁,失去了自由且得不到任何食物,最后被活活饿死的。 夏桀本名姒癸,也叫履癸,而“桀”是他的谥号。谥法云:贼人多杀曰桀。因此他得到这样一个名字,跟他生前的暴行有很大的关系。> 夏桀在位31年夏朝被灭,这一年是公元前1600年。> 夏朝灭亡后,夏朝的其他贵族大部分留居中原,臣服于商,还有两支分别向南方、北方迁移。其中夏桀带往南巢的便是南支,而其中一支则向北进入蒙古高原,统治当地的土著居民并与他们融合,有人认为这就是后来的匈奴。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匈奴最早的首领名叫淳维,是夏后氏的后裔。而《括地谱》则更详细地记载:夏桀战败被流放南巢之后,他的其中一个儿子獯粥带着夏朝的部分贵族,远远地避居北部荒野,随牲畜而迁移,也就是过起了游牧生活,中原人就把他们叫做匈奴。獯粥娶了夏桀的妻妾,这也形成了匈奴妻其后母的传统。周武王灭商之后,封大禹的后裔东楼公于杞地,以延续对大禹的祭祀。末期,孔子崇尚夏礼,还特意去杞国访问考察。> 夏朝名称的由来是因为大禹曾经受封为“夏伯”,而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则说,夏启将都城西迁至大夏,因此就以“夏”作为国号。司马迁认为,夏朝是由姒姓夏后氏为首的十二个部落组成的一个大部落,因此建立夏朝后就以“夏后”为国号,简称为“夏”。还有一种说法,“夏”字是夏族图腾的象形字。>
夏桀本名姒癸,也叫履癸,而“桀”是他的谥号。谥法云:贼人多杀曰桀。因此他得到这样一个名字,跟他生前的暴行有很大的关系。
夏桀在位31年夏朝被灭,这一年是公元前1600年。
夏朝灭亡后,夏朝的其他贵族大部分留居中原,臣服于商,还有两支分别向南方、北方迁移。其中夏桀带往南巢的便是南支,而其中一支则向北进入蒙古高原,统治当地的土著居民并与他们融合,有人认为这就是后来的匈奴。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匈奴最早的首领名叫淳维,是夏后氏的后裔。而《括地谱》则更详细地记载:夏桀战败被流放南巢之后,他的其中一个儿子獯粥带着夏朝的部分贵族,远远地避居北部荒野,随牲畜而迁移,也就是过起了游牧生活,中原人就把他们叫做匈奴。獯粥娶了夏桀的妻妾,这也形成了匈奴妻其后母的传统。周武王灭商之后,封大禹的后裔东楼公于杞地,以延续对大禹的祭祀。末期,孔子崇尚夏礼,还特意去杞国访问考察。
夏朝名称的由来是因为大禹曾经受封为“夏伯”,而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则说,夏启将都城西迁至大夏,因此就以“夏”作为国号。司马迁认为,夏朝是由姒姓夏后氏为首的十二个部落组成的一个大部落,因此建立夏朝后就以“夏后”为国号,简称为“夏”。还有一种说法,“夏”字是夏族图腾的象形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