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德勒的名单:深度分析红衣女孩,导演如此安排有什么意图?
小女孩天真烂漫,不懂得战争的残酷与杀戮 ,从小女孩走路步态神情可知她对战争或当时的情形并不太清楚明白,但也感到害怕和恐惧,从我个人情感观点上,我更愿意相信着一抹暗红也是那个疯狂和战乱年代残存着的一丝善良和童真。
因为孩子的世界永远是最单纯最美好的,同时小女孩和她的红色也代表着在那个灰暗无色的残酷年代中仅存的一线希望,而这也是直击辛德勒内心深处使他开始自省、改变、升华的最直接元素。
所以当辛德勒看到了这场惨无人道的浩劫后久久不能平复,他也重新思考和定位自己以及周遭环境,当他开始审问他自己的同时,也是他开始默默转变之时;当他开始着手救人,在焚尸场无意间看到了已经离开世界小女孩,这对辛德勒无疑是场灾难性的“毁灭”,毁灭了他对世界的希冀,毁灭了他内心的那些黑暗和不光彩。
当然了,这不仅仅是视觉冲击的效果,更是一种反差比,勾起观众的思考,引发情绪***鸣。当一抹红色出现时,在黑白色之中,更加凸出了现场氛围。那种压抑,悲哀,沉重之中,红色衣服的小女孩出现,并不是什么希望之光,而是更加引人注目。
或者可是说,这红色更加刺眼!这刺眼的红色,更能体现出那种悲痛,与生命的践踏。
同时,红色是最接近于血的颜色。这本来就是惨绝人寰的处理,黑色压抑,红色更接近于血流成河的事实。从而更加深刻的表现出了影片中那些被杀害的人们,悲惨的命运。
穿着红色衣服的小女孩,又象征着红色的热情,火热,积极向上。而当我们看见小女孩的尸体时,更是扎眼,一条生命就如此结束了。生命可贵,却被无情的摧残,哪怕是孩子也不会放过。
人们求生的欲望如火一般热情,然而一切都是枉然。所以,导演用一个穿着红色衣服的小姑娘,造成了视觉冲击,引发观众的***鸣。对于生命、信仰的探索,反思,从刺眼的红色中折射出来。这便是导演手法最厉害的地方。
曾经有人说,彩色交卷的出现其实是多余的,因为好的故事并不会因为彩色更加精彩。事实证明,好的故事因为有一抹红色,更加具有视觉冲击力,也能够从多方面体现其出现的意义。
在影视作品中,我们通常也是指的某一有着因果联系的段落,有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具体而言,在《辛德勒的名单》中,当纳粹军士结束了一个白天的屠杀后,并没有停止,在夜晚他们悄悄潜入犹太人居住的寓所内,让医生拿着听诊器来搜寻藏匿的“幸存者”(这一手法的运用也是类似于文学上的“夸张”,以此来显示纳粹分子的极端和残忍)。
当然了,一个小女孩也代表着希望,可是当孩子的尸体出现时,也让大家知道了,希望破灭了。在这一场屠杀中,无人幸免。无谓的屠杀,是对生命的践踏!影片中的人,无法选择。
但是对于我们来说,是自由的,所以活着就是最好的。即便遇见风浪,那又如何,活着就能解决。正所谓“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