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阳乡的民俗文化

[清明灯会] “清明灯会”始于明末清初(1588年)兴盛延年,有400多年的历史。断断续续,到道光二十二年(1842),大公殿重修同时定铸庙钟(今存于庙内),翌年八月初一开光,的确轰轰烈烈了一番。并于1844年的清明节举办了规模较大的灯会,增加了花灯展。举人朱焕然创导花灯展,众人响应。每户必出一灯,争奇斗艳,清明节,白天花灯展于大公殿旁,观灯者啧啧称赞,是年清明灯会达到了新的高度,太平天国年间清明灯停止了。到光绪年间才恢复。抗日战争期间又停止,抗战胜利后于1946、1948年办了二次又停止了。1988年清明节,在县、区、乡文化馆干部的帮助下,才恢复了花灯展(会)一直沿袭至今。

[大公殿]

大公殿是因纪念“徐偃王”而建,据龙游现存记载徐偃王的史料考证:“徐偃王宅遗址,在县东二十里溪畔,偃王南走筑室居此,古其溪名筑溪云”;筑溪就是长枝源的下游,古时大公的溪流称长枝源,碑文中说徐偃王曾筑室筑溪之源,长芝是已,长枝源有过徐偃王的足迹。因为不少偃王庙称仁惠庙,偃王之所以被后人崇敬,是因为仁慈和无私,以仁慈的含义起名的不少,而以无私含义起名的却未见,于是独辟蹊径,以大公无私含义起名大公殿,以崇祀徐王大公无私的精神,对徐偃王崇敬的信念。

清代,大公殿素有“闹会”习俗,一年之中共有五个“庙会”,即:“头会、二会、姐妹会、关老爷会、老佛会”;头会、二会在农历正月至四月这段时间里,具体时间不定,地点设在大公殿内;姐妹会又叫“观音会”,时间在二月十九日;关老爷会是正月十三日,地点在大公村凉山坑山上;老佛会在八月初一日,是一年中最大的“闹会”,称曰:徐皇帝生日,又叫唐僧纪念日。这些会以兴闹为主,烧香拜佛、香火不绝,以求村民清洁平安,为了事业的兴旺,时还成立头首组织,置山、田产,其收入用作庙会基金资费。每年庙会以八月初一庙会为最,而“清明灯会”则是从庙会中派生出来的。

[朱家厅]

朱家厅坐落在社阳乡大公村溪右侧,始建于清嘉庆18年(1813年),历经20多代,为朱祖文质公所造,至今已有180多年历史。该厅坐北朝南,分上、中、下三进,为二井四厢砖木结构,其中上、中两进栋上雕有花、狮子、麒麟等图案,艺术木雕是其精华所在,栋、梁、柱雕刻细致入微,栩栩如生,气势宏伟。正柱上配有精湛的双狮木雕刻,形态逼真,惟妙惟肖,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是罕见的艺术珍品。东西北原来建有辅助厢房共54间7个天井,间间相通,可惜辅助厢房在清末被一场大火烧毁,只留下朱家大厅。厅大门前有六块旗杆石,石上有洞(0.6米见方),有一块旗杆石半块被毁,剩下五块分列大门前各相对应,其中一对石上刻有戍辰举人朱斐然庚午副车朱焕然敬立,一对石上刻有贡生朱青敬立。文质公有六个儿子,自朱斐然、朱焕然后世代均以教书为业。厅前是路与田,厅后左右是民居,不够完整,现由朱家人管理与使用(300多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