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如何快乐的生活?

一、 老人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是我们老年人幸福快乐,安度晚年的关键。老年人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养成喜笑颜开,无忧无虑的性格。要让自己生活在幽默、风趣欢乐、轻松的环境之中。心态的外在体现最终形成为一种精神风貌;心态的内在体现表现在我们对生活和生命的信心上。心态,是一个人的思维活动、言谈举止和对待事物的态度。良好的心态是健康人生的保证。保持一颗年轻的心、宽容的心、快乐的心,是长寿的关键。具有良好心态的人能够愉悦地接纳他人,能够与自己周围环境和谐相处。如何保持良好的心态,我建议老年朋友们可从以下几点做起:★ 正确对待衰老人老体衰是人类不可抗拒的规律。但对于不同人来说,却有着不同的认识。有人认为“年过六十万事休”,精神不振、思维迟钝、步履蹒跚。有人却人老心不老,朝气蓬勃,精神焕发,头脑清醒思维敏捷,步履矫健。我认为年老与衰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成比例,不画等号。年老,是指人的年轮,一年一岁,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衰老,却存在个体差异,有人年龄并不太大,却老态龙钟,未老先衰。这里固然与先天遗传、饮食习惯、健身活动等因素有关,但是,心态却是他们衰老的重要因素。我们无法抗拒生理老化,但可以抗拒心灵的老化。只要我们主动地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就会忘掉“老之将至”。心态良好会对生理衰老起到抑制作用,从而延缓衰老。生与死都是大自然的规律,因此,我们对于死不要太大的恐惧感。西方的一位哲学家曾说过:“死亡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恩惠之一,它同生命一样,都是大自然的产物”。这种生死观有助于人的健康。所以,我们老年人一定要更新观念,懂得生命的质量比长度更重要。我们要活好每一天,要笑对人。 ★ 老年人要少生气“人需要快乐”这是人的自然属性之一。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笑口常开,健康常在,这些都是老祖宗传承下来的切身体会,我们应当时刻牢记。因此,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别生气、别上火”。一位哲人曾经说过“生气是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经常生气是百病之源。从中医角度来看,生气至少有9大害处:即 伤脑、伤神、伤肤、 伤内、 伤心、伤肺、伤肝、伤肾、伤胃。 ★ 找准定位,不攀比,不求社会回报 我们退休后周围环境发生了改变,角色也随之改变.要找好自己的定位,不要和在岗的人、周围的人以及同学比级别、比待遇、比住房等。做个普通人有颗平常心 不讲昨天、少想明天、多看今天。不要留恋过去的辉煌,更不要炫耀自己当年的“过五关斩六将”,历史应该留给后人评说。我们要顺应社会,面对现实。不要期望过高,要有知足感。古语说:“人到无欲品自高”。一个人如果到了什么都不追求的境界,人品也就清高,逍遥自在,淡泊之心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性格要开朗、乐观,遇到困难要有信心,待人处事要随和。要正确对待客观事物,不能玩世不恭,事事不顺眼,看不惯。这样才能避免生闷气或无端地发怒而引起心理疾病。★ 遇事往好处想美国成功学基金会主席拿破仑·希尔称积极的心态为成功的黄金法则。他说,人与人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别,但这很小的差别却造成了巨大的差距,很小的差别在于心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而巨大的差距是成功与失败。给大家讲个民间故事来说明心态的重要。传说,古时有一位举人进京赶考,住在一家旅社里。考试前两天晚上,做了三个梦:第一个梦是梦见自己在墙上种白菜;第二个梦是下雨天他戴了斗笠还打着伞;第三个梦是梦见同心上人脱光了衣裳,背靠背地躺在一起。这三个梦意味着什么? 第二天,这个举人去找算命先生解梦。算命先生听完举人的诉说后,一拍大腿对他说:“我看你还是打道回府吧。你想,高墙上种白菜不就是白费劲吗?戴上斗笠打伞不是多此一举吗?跟心上人躺在床上背靠背,不是没戏吗?”举人一听,心像掉进冰窟窿里一下子凉透了,回旅店后便收拾包袱准备回家。 店老板感到有点奇怪,问他还没考试怎么就打退鼓呢?举人如此这般地把算命先生给他解的梦说了一篇,店老板一听乐了:“依我看,这次留下来大有希望。你想,墙上种白菜不是高(种)中吗?戴斗笠打雨伞不是说明你这次有备无患吗?跟心上人背靠背在一起,不是说明你翻身的机会就要来了吗?”举人一听,觉得店老板说得挺有道理,于是满怀信心地参加了会试,结果在后来的殿试中了探花。故事表明,同样一件事情,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看法也就会完全不同。 一个人如果有了积极向上的思想和心态,身处逆境也能看到光明和希望。1914年12月的一天,一场大火把美国的大发明家爱迪生的实验室化为灰烬,损失超过200万美金。那时爱迪生已是67岁高龄,人们都担心他经受不起这么沉重的打击,会被痛苦压得趴下去。谁知第二天早上,爱迪生看着一片废墟说道:“灾难自有它的价值,瞧,这不,我们以前所有的谬论和过失都给大火烧了个一干二净。感谢上帝,这下我们又可以从头开始了。”火灾刚过去20天,爱迪生就推出了他的第一部留声机。 二、老年人需要与人交往、沟通★ 老年人聊天、唠叨有助于身体健康退休以后,由于周围环境改变了,人际关系更新了,再加上一些长期相处的老伙伴的相继离开(退休或死去)和子女因忙碌无法陪伴老人,许多不善调节的老人找不到交流、沟通的对象,变得越来越孤独。孤独是健康的大敌,是一种惩罚。老年人的社会交往能满足老年人安全、友谊、信任和尊敬等精神方面的需求。对增进健康、调节心理、安度晚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个人有沟通的对象,心情就好,否则,心情就不好。为了健康长寿,我们必须走出家们,增加与别人的交往与沟通。沟通、交往、聊天是心理保健的良药。人都有忧愁和烦恼的时候,通过聊天, 诉说苦衷,倾吐积郁,经过朋友的劝慰和开导,有利于疏导心绪,排解忧愁,减轻痛苦,避免抑郁和孤独感,从而获得心理上的平衡。聊天还能消除身心疲劳。闲聊中往往有欢言笑语或幽默滑稽,这种欢乐气氛,能消除人们精神上的紧张情绪,使身心得到松弛,有益健康。 唠叨。作为具有高级思维和丰富情感体验的人类来说,语言交流是最重要的方式。但凡常人有不痛快的心事时,都有倾诉的心理需求,特别是女性爱唠叨。这是心理上已经有明显的压力的表现。与亲近人唠叨,是一种特殊的感情求助法,也是运用心理自我调节机制,对压力做出的正常应激反应。这种方式有助于避免不良心理因素所引起的身心疾患。★ 老年人要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忙活了一辈子,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对很多老人来说,又开始了一种全新的生活。从原来的忙忙碌碌到一下子拥有的大量的时间,老人们都在做些什么呢?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做过一个调查。老年人典型的一天内从事的主要活动。调查结果只有0.5%的在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有99.5%的退休老人都脱离了社会活动。他们在:看电视、家务劳动、锻炼身体、遛弯、逛街、闲坐。也就是说,老年人的主要活动都是在自己的小圈子里,相对很封闭,和社会活动离的很远。记者在对老年人街头采访时发现,很多老年人还是愿意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的。而导致目前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还是社会提供给老年人的参与社会的渠道和途径比较少。许多退休老人在退休后突然变得不爱说话了,做什么都提不起精神了。其实,正是突然脱离社会让他们有了一种莫名的孤独感,好象自己一下子成了废人,没什么用了。在这个时候,如果能适时地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对老年人来说将十分有益。老人们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多一些对社会变迁的亲身感受,可能他们的晚年生活会变得更加充实、也更加快乐。老年人参加社会活动能平衡老人的心态,体现老年人的价,增强老年人的自信心,实现老有所为。老年人社会活动内容很多,诸如:对青少年和儿童进行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和艰苦奋斗等优良传统教育;传授文化和科技知识;提供咨询服务;参加义务劳动;参加兴办社会公益事业;参与维护社会治安;协助调解民间纠纷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