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河姆渡遗址特点:

耜耕农业:河姆渡遗址两次考古发掘的大多数探坑中都发现20-50厘米厚的稻谷、谷壳、稻叶、茎杆和木屑、苇编交互混杂的堆积层,最厚处达80厘米。稻谷出土时色泽金黄、颖脉清晰、芒刺挺直,经专家鉴定属栽培水稻的原始粳、籼混合种,以籼稻为主(占60%以上)。伴随稻谷一起出土的还有大量农具、主要是骨耜,有170件,其中2件骨耜柄部还留着残木柄和捆绑的藤条。骨耜的功能类似后世的铲,是翻土农具,说明河姆渡原始稻作农业已进入“耜耕阶段”。当时的稻田分布在发掘区的北面和东面,面积约6公顷,最高总产为18.1吨。

半坡遗址特点:

半坡先民在母系氏族公社内以从事农业为主,兼有打猎、捕鱼、家畜饲养和陶器制作等生产活动。半坡人的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遗址证实,半坡的先民已进入农业社会,是黄河流域规模最大、保存完整的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村落遗址,对研究中国原始社会历史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