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军舰对海战有哪些影响?

隐形技术广泛应用于兵器后,使其突袭的隐蔽性与成功率大幅度提高,突防能力明显增加。在当今各国新研制的舰艇中,不仅驱护舰逐步采用了隐形技术,而且航母也采用了许多行之有效的隐形措施。隐形舰艇可使敌人的探测、识别及对目标的截获延迟,这就相应地增大了自己初战的打击能力和提高了自身的生存能力。在正常条件下,普通的非隐形设计的小型护卫舰一般在50公里距离上就会被敌舰探测到,而在干扰条件下,一般在25公里距离上才会被敌舰探测到。当没有干扰时,最先进的小型护卫舰在海上条件恶劣时其探测距离为13公里,而在平静海面其探测距离为22公里。当有干扰存在时,在恶劣海面上,隐形舰艇在8公里距离上才会被敌舰探测到,而在平静海面上时为11公里。由此可见,隐形舰艇的发展使海战突然性进一步增大,即使敌方探测系统发现了来袭目标,往往由于距离太近,也来不及拦截或实施打击。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进一步发展舰艇的预警探测能力,力争及早发现,及早实施拦截、打击。

隐蔽突防是达成作战突然性的重要手段,无论是二战时的珍珠港海战,还是战后的马岛之争,作战双方无不极尽其隐蔽之能事,以求达到隐蔽突防的目的。随着现代预警探测技术的提高,战场正变得越来越透明,敌方稍一有风吹草动,立即便被天上、水面、水下的各种探测器发现。但是,战争的“不可预见性”又决定了任何探测只是意味着向着事物真相的近一步靠近,而不可能完全发现实际情况。隐形技术的出现,正好赋予了现代舰艇新的生命力。通过巧妙的隐形和适当的战术配合,隐形舰艇可以像隐形飞机那样,轻松突破敌人的防御网,实施近距离的攻击。

出动最少的兵力兵器获取最大的作战效能,一直是各国军方追求的最高目标。隐形兵器则能够很好地担当这个角色。如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美军F-117A隐形战斗机的出动架次只占全部出动飞机架次的2%,却完成40%的攻击目标的任务,且无一受损。隐形舰艇虽然目前还没有参加真正意义上的海战,但我们从隐形飞机的空战结果不难推断出:未来海战中隐形舰艇将会担当更加重要的角色,通过隐蔽机动、奇袭、抵近攻击等战略战术,可以达到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作战目的,从而使作战效能大大提高。海战场将更加注重先敌发现、先敌攻击、出奇制胜、隐蔽机动。正如孙子所说的:“形人而我无形”。在这方面,隐形舰艇可以说是占尽优势,所以它能以较小的代价换取较大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