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名词解释

水利工程方面的名词解释

水资源综合规划名词解释根据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的有关文献资料,,把重要的名词概念比较确切地汇集编印出来,供参照。

水资源 指通过水循环年复一年得以更新的地表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 水资源承载能力 指在一定的流域或区域内,其自身的水资源能够持续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包括工业、农业、社会、人民生活等),并维系良好的生态系统的能力。

这种承载能力不是无限的,同时,它还有一个前提,就是要在保持可持续发展,也就是保证生态用水和环境用水的前提下,再去谈经济发展用水。各地的经济发展要根据水资源状况去确定发展什么,发展多大规模,多快的发展速度。

各地需下功夫研究经济用水和生态用水的比例。水环境承载能力 指的是在一定的水域,其水体能够被继续使用并保持良好生态系统时,所能容纳污水及污染物的最大能力。

在一些发达国家,要求城市和工业做到零排放,一方面节水,用水量零增长,另一方面对污水处理做到零排放。有的国家提出水体自净能力的概念,即水环境承载能力等于水体自净能力。

降水量 从空中降落的雨、雪、雹等以及由水气凝结的露、霜等的总数量。以mm计。

是雪、雹等应化成水的深度。按时段统计有:以降水起止时计算的一次降水量,以一日、一月及一年计算的日降水量、月降水量及年降水量。

由于降水的主要部分是雨或全部是雨,因此降水量又叫做降雨量。一股所说某地年降雨量若干毫米,是包括了所有各种形式的降水。

流域平均雨量 又叫面雨量。水文工作中常需推求整个流域面上的平均降雨量。

最常用的方法是算术平均法和垂直平分法(又叫做泰森多边形法),也有用绘制等雨量线图来推求的。蒸发 水或冰雪变成水汽的一种物理过程。

在水文气象观测中,蒸发是指水分由地表的水面、土壤、植物体逸入空中的自然现象。蒸发的水量以水层深度毫米数计。

它是气象、水文的重要因素,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很密切。蒸发能力 指充分供水条件下的陆面蒸发量,可近似用E601型蒸发器观测的水面蒸发量代替。

水面蒸发 指水面不断向大气蒸发水分的过程。其蒸发速度,可由蒸发器观测而得。

以mm/d计。水面蒸发量是指某一时段内的总水面蒸发数。

例如年水面蒸发量为980mm,6月的水面蒸发量为125mm。影响水面蒸发的主要因素有湿度、风速、气温及水体大小等。

在同一气象条件下,蒸发器的水面蒸发值大于实际水体(如水库、湖泊等)的水面蒸发值,这是由于蒸发器本身及其四周的动力和热力条件与天然水体不同所致。因此,蒸发器的观测值乘一折减系数后才能作为实际水体的蒸发值。

在水利工程上,如计算湖泊、水库蓄水量的水量损失及水稻需水量等都要使用水面蒸发资料。干旱指数 指年蒸发能力与年降水量的比值,是反映气候干湿程度的指标。

土壤蒸发 指土壤中的水分通过毛细管作用到达土壤表面后的蒸发。影响土壤蒸发的因素有气象因素、土壤含水量、地下水埋藏深度、土壤结构、土壤色泽、下垫面的特性等。

通过土壤蒸发量的测定,有助于了解土壤中水分的支出情况。植物蒸发 又叫蒸腾。

指土壤中的水分经由植物体蒸发到大气中去的现象。是物理作用与生理作用的综合过程。

物理作用是指蒸发面的液体扩散过程,生理作用是指植物根系吸水、体内输水和叶面气孔开放等过程。植物散发主要随植物种类、不同生长阶段而异,在充分供应需水量的情况下,与光照、气温、湿度、风速等有密切关系。

应以大面积长时间观测为依据。蒸散发 又叫蒸腾蒸发量。

地面上植物的叶面散发(蒸腾)与植株间土壤蒸发量之和。也就是灌溉工程中的作物需水量。

见“作物需水量”。径流 由于降水而从流域内地面与地下汇集到河沟,并沿河槽下泄的水流的统称。

可分地面径流、地下径流两种。径流引起江河、湖泊水情的变化,是水文循环和水量平衡的基本要素。

表示径流大小的方式有流量、径流总量、径流深、径流模数等。地面径流 指降水后除直接蒸发、植物截留、渗入地下、填充洼地外,其余经流域地面汇入河槽,并沿河下泄的水流。

地面径流又由于降水形态的不同,可分为雨洪径流与融雪径流。前者是由降雨形成的,后者是由融雪产生的。

它们的性质和形成过程是有所不同的。当地径流 指由当地的降雨或融雪产生的径流。

过境河流流入或引入的径流除外。它表征当地产生的可资利用的水量,在农田基本建设中应首先充分利用它。

客水 指从本地区以外的来水。例如由过境河流流入的或由外地引进的水,以及由区外高地因降雨产生的滚坡水。

在当地水源缺乏时,客水是可资利用的水量,但在当地水量充沛时;客水入侵,有时造成洪涝灾害,须加以防范。地下径流 降水到达地面,渗入土壤及岩层成为地下水,然后沿着地层空隙向压力小的方向流动,称为地下径流。

地下径流是河流的一种水源。河流的枯季径流,主要由地下径流补给。

枯水径流 指非汛期的径流。它包括地面水及地下水补给。

年、月径流 分别指一年或一月内流经河道上指定断面的全部水量。通常用年平均流量、月平均流量表示。

研究年、月径流在地区和时间上的变化,可以为灌溉、发电等用水部门提供兴利计算所必需的水文数。

水工工程名词解释求大神帮助

也叫水利工程。

水利工程目录[隐藏] 分类 可供水量 组成 特点 展望 水利工程 用于控制和调配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达到除害兴利目的而修建的工程。也称为水工程。

水是人类生产和生活必不可少的宝贵资源,但其自然存在的状态并不完全符合人类的需要。只有修建水利工程,才能控制水流,防止洪涝灾害,并进行水量的调节和分配,以满足人民生活和生产对水资源的需要。

[编辑本段]分类 按目的或服务对象可分为:防止洪水灾害的防洪工程;防止旱、涝、渍灾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农田水利工程,或称灌溉和排水工程;将水能转化为电能的水力发电工程;改善和创建航运条件的航道和港口工程;为工业和生活用水服务,并处理和排除污水和雨水的城镇供水和排水工程;防止水土流失和水质污染,维护生态平衡的水土保持工程和环境水利工程;保护和增进渔业生产的渔业水利工程;围海造田,满足工农业生产或交通运输需要的海涂围垦工程等。一项水利工程同时为防洪、灌溉、发电、航运等多种目标服务的,称为综合利用水利工程。

[编辑本段]可供水量 可供水量分为单项工程可供水量与区域可供水量。一般来说,区域内相互联系的工程之间,具有一定的补偿和调节作用,区域可供水量不是区域内各单项工程可供水量单相加之和。

区域可供水量是由新增工程与原有工程所组成的供水系统,根据规划水平年的需水要求,经过调节计算后得出。 区域可供水量 区域可供水量是由若干个单项工程、计算单元的可供水量组成。

区域可供水量,一般通过建立区域可供水量预测模型进行。在每个计算区域内,将存在相互联系的各类水利工程组成一个供水系统,按一定的原则和运行方式联合调算。

联合调算要注意避免重复计算供水量。对于区域内其他不存在相互联系的工程则按单项工程方法计算。

可供水量计算主要采用典型年法,来水系列资料比较完整的区域,也有采用长系列调算法进行可供水量计算。 蓄水工程 指水库和塘坝(不包括专为引水、提水工程修建的调节水库),按大、中、小型水库和塘坝分别统计。

引水工程 指从河道、湖泊等地表水体自流引水的工程(不包括从蓄水、提水工程中引水的工程),按大、中、小型规模分别统计。 提水工程 指利用扬水泵站从河道、湖泊等地表水体提水的工程(不包括从蓄水、引水工程中提水的工程),按大、中、小型规模分别统计。

调水工程 指水资源一级区或独立流域之间的跨流域调水工程,蓄、引、提工程中均不包括调水工程的配套工程。 地下水源工程 指利用地下水的水井工程,按浅层地下水和深层承压水分别统计。

地下水利用 研究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使之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各部门(如城市给水、工矿企业用水、农业用水等)服务。农业上的地下水利用,就是合理开发与有效地利用地下水进行灌溉或排灌结合改良土壤以及农牧业给水。

必须根据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水文气象条件和用水条件,进行全面规划。在对地下水资源进行评价和摸清可开采量的基础上,制订开发计划与工程措施。

在地下水利用规划中要遵循以下原则:(1)充分利用地面水,合理开发地下水,做到地下水和地面水统筹安排;(2)应根据各含水层的补水能力,确定各层水井数目和开采量,做到分层取水,浅、中、深结合,合理布局;(3)必须与旱涝碱咸的治理结合,统一规划,做到既保障灌溉,又降低地下水位、防碱防渍;既开采了地下水,又腾空了地下库容;使汛期能存蓄降雨和地面径流,并为治涝治碱创造条件。在利用地下水的过程中,还须加强管理,避免盲目开采而引起不良后果。

浅层地下水 指与当地降水、地表水体有直接补排关系的潜水和与潜水有紧密水力联系的弱承压水。 其他水源工程 包括集雨工程、污水处理再利用和海水利用等供水工程。

集雨工程 指用人工收集储存屋顶[编辑本段]组成 水利工程的基本组成是各种水工建筑物,包括挡水建筑物、泄水建筑物、进水建筑物和输水建筑物等。此外,还有专门为某一目的服务的水工建筑物,如专为河道整治、通航、过鱼、过木、水力发电、污水处理等服务的具有特殊功能的水工建筑物。

水工建筑物以多种形式组合成不同类型的水利工程。[编辑本段]特点 水利工程不同于其他工程的特点如下。

①有很强的系统性和综合性。单项水利工程是同一流域,同一地区内各项水利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些工程既相辅相成,又相互制约;单项水利工程自身往往是综合性的,各服务目标之间既紧密联系,又相互矛盾。

水利工程和国民经济的其他部门也是紧密相关的。规划设计水利工程必须从全局出发,系统地、综合地进行分析研究,才能得到最为经济合理的优化方案。

②对环境有很大影响。水利工程不仅通过其建设任务对所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生影响,而且对江河、湖泊以及附近地区的自然面貌、生态环境、自然景观,甚至对区域气候,都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这种影响有利有弊,规划设计时必须对这种影响进行充分估计,努力发挥水利工程的积极作用,消除其消极影响。③工作条件复杂。

水利工程中各种水工建筑物都是在难以确切把握的气象、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下进行施工和运行的,它。

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缝''的详细名词解释

于设计、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上的原因, 不能连续将结构整体浇筑完成, 并且间歇时间超过混凝土运输和浇筑允许的延续时间, 先后浇筑的混凝土结合面就称为施工缝。

1 施工缝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的种类及产生原因 从以往接触的一些工程中, 由于施工缝而引发的施工质量问题主要有两大类: 一是施工缝位置留设不当; 二是施工时对施工缝的处理不妥。1.1 施工缝位置留设不当 施工缝留设时没有按照规范要求设置在受力较小处, 例如把施工缝留在混凝土底板上或在墙上留垂直施工缝, 或者将施工缝设置在对于施工来说很不方便或很难实现的地方, 例如紧贴基础梁顶设置而采用钢板止水带时, 由于与梁箍筋位置发生冲突很难放置。

1.2 施工时处理不妥 这是施工缝引发的主要和较常见的施工质量问题, 引起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 1) 混凝土面没有凿毛, 残渣没有冲洗干净, 使新旧混凝土结合不牢。 ( 2) 在支模和绑扎钢筋过程中, 锯末、铁钉等杂物掉入缝内没有及时清除掉, 浇筑上层混凝土后, 在新旧混凝土之间形成夹层。

( 3) 浇筑上层混凝土时, 没有先在施工缝处铺一层水泥砂浆, 上下层混凝土不能牢固黏结。 ( 4) 施工缝没有安装止水带。

( 5) 下料方法不当, 使骨料集中于施工缝处。 ( 6) 混凝土墙体单薄, 钢筋过密, 振捣困难, 混凝土不密实。

( 7) 没有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 造成接茬部位产生收缩裂缝。 ( 8) 施工缝的接缝形式选取不当。

2 预防施工缝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措施 设置施工缝应该严格按照规范规定, 认真对待, 避免位置不当或处理不好而引发质量事故, 以确保结构安全及使用寿命, 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2.1 严格控制施工缝的留设位置 施工缝的位置应设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和便于施工的部位, 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柱应留水平缝, 梁、板、墙应留垂直缝。 ( 1) 施工缝应留置在基础的顶面、梁或吊车梁牛腿的下面、吊车梁的上面、无梁楼板柱帽的下面。

( 2) 和楼板连成整体的大断面梁, 施工缝应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mm~30 mm 处。当板下有梁托时, 留置在梁托下部。

( 3) 对于单向板, 施工缝应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 ( 4) 有主次梁的楼板, 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 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中间1/3 的范围内。

( 5) 墙上的施工缝应留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 范围内, 也可留在纵横墙的交接处。 ( 6) 楼梯上的施工缝应留在踏步板的1/3 处。

( 7) 水池池壁的施工缝宜留在高出底板表面200 mm~500 mm 的竖壁上。 ( 8) 双向受力楼板、大体积混凝土、拱、壳、仓、设备基础、多层刚架及其他复杂结构, 施工缝位置应按设计要求留设。

( 9) 后浇带的位置按规范要求结合具体工程进行留设, 这里不再赘述。2.2 施工缝的形式 施工缝的接缝形式有凸凹缝、高低缝、平缝、设止水带缝等多种。

另外,对于有防水要求的施工缝, 根据以往的经验, 发现目前常用的几种接缝方式均存在着渗漏水的隐患。如采用“ 凹凸”型施工缝的最大弊端在于施工难度大, 而且很难保证质量, 施工缝处混凝土凿毛时, 极易将“ 凸”楞碰掉一部分, 由此减少和缩短了水的爬行坡度和距离, 从而产生渗漏水现象; 另外凹槽中的水泥砂浆粉末难以清理干净, 使在浇筑新混凝土后, 在凹槽处形成一条夹渣层而影响了新老混凝土的黏结质量, 留下渗漏水的隐患。

而采用橡胶止水带防水, 因止水带是呈柔性的, 安装时难于固定, 且容易在浇筑混凝土时受挤压变形移位, 从而容易造成局部渗漏水, 而且橡胶止水带易老化失效, 也不利于结构的长久使用。根据很多的施工实例, 发现采用400mm宽、2mm厚的钢板作为施工缝处的止水带其防水效果很好。

一是施工方便, 将钢板止水带按要求加工成一定的长度, 在施工现场安装就位后进行搭接焊即可; 二是不易变形且便于固定, 止水板下部可支承在对拉螺栓上, 上部用钢筋点焊夹住固定在池壁两侧模板支撑系统上; 三是施工缝上下止水板均有200 mm 高, 爬水坡度陡, 高度也较大, 具有较好的防渗漏效果。所以建议有条件的情况下还是采用钢板止水带为宜。

具体做法: 金属止水带一般用2 mm~2.5 mm 厚的薄钢板制成, 接头应满焊, 不得有缝隙。固定于墙体暗柱处, 常在止水带上割洞扎箍筋, 封模前应补焊。

BW止水条为5 000 mm*30 mm*20 mm 的长条柔软固体, 7d 的膨胀率应不大于最终膨胀率的60%, 浸入水中, 最大膨胀倍率为150%~300%。试验证明可堵塞1.5 MPa 压力水的渗漏。

应用BW止水条时, 须将混凝土粘贴面凿平, 清扫干净后, 抹一层水泥浆找平压光带, 利用材料本身的黏性, 直接粘贴于混凝土表面, 接头部位钉钢钉固定。2.3 施工缝的处理 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 应符合下列规定: ( 1) 已浇筑的混凝土, 其抗压强度不应小于1.2 MPa。

( 2) 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 应清除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以及软弱混凝土层, 并加以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 且不得积水。即要做到: 去掉乳皮, 微露粗砂, 表面粗糙。

( 3) 浇筑前, 水平施工缝宜先铺上10 mm~15 mm 厚的水泥砂浆一层, 其配合比与混凝土内的砂浆成分相同。 ( 4) 混凝土应细致振捣密实, 以保证新旧混凝土的紧密结合。

( 5。

水利的基本问题

水利相关名词解释:圩堤 围垦沙洲、滩地的堤埝。

沿江、湖围垦田地,修筑圩堤,用以防止 江、湖泛滥,抵御风浪冲击。圩堤修守,与一般江河大堤略同。

戗堤 堤工的名称。在险要堤段,如大堤单薄,可加筑紧靠临水坡的外 戗或紧靠背水坡的内戗。

外戗又叫做前戗,内戗又叫做后戗。戗堤顶 大都低于大堤的顶,一般与洪水位相平。

护岸 防护崩岸的措施。护岸工事可分两类:(1)防御性护岸工事:用抗 冲材料直接在坡面和坡脚做覆盖层,以抵御水流冲击。

在枯水位以 下,常采用抛石、沉排或抛石笼、柳石枕等;在枯水位至洪水位之间,可 用抛石或砌石、植柳、铺盖草皮等护坡;在洪水位以,为防止地表水 侵蚀,要平整岸坡、植树、铺盖草皮等;(2)进攻性护岸工事:修建丁坝、 顺坝或导流装置,把主流挑离岸或导引底流至岸边,以防止河岸冲刷崩退。 两种工事常结合使用。

护坡 防护河沟、堤坝等的边坡面层免受风浪、雨水和水流所破坏的工 事。常用草皮、片石、块石等铺砌戍。

堤防 筒称堤。又叫堤捻。

为防御水流漫溢而在岸边修筑的土堤。 堤防 按所在位置的不同,有河堤、湖堤、圩堤、海堤。

江河的主要堤防,一般 叫做大堤或干堤。为加固堤防,又有子堤、戗堤。

在重要地段,临水面 常用石料护砌。无论新堤修筑或旧堤改建,堤线位置要根据水流条件、 地形、土质情况,合理进行布设。

根据防洪〔潮〕要求,确定堤顶高程、堤 防间距以及堤断面尺寸。在施工中要严格控制质量,如清理地基、选择 土料,并做到层滇层夯。

对已成堤防,要做好岁修养护工作。 防凌 防范凌汛的工作。

防凌包括蓄、分、泄三个方面。“蓄”和“分”是分 别运用上游水库和引水、分流等工程,把河开前上游的冰期壅水量部 分地储蓄和分走,减少到不致造成凌汛威胁的程度,以达到防凌的目 的。

“泄”是采取打冰或爆破等措施,以促进解冻和破除冰坝,加大下泄 量。具体做法有打冰撤土,打封口和爆炸冰坝等。

一览水利英才网希望能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