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隐寺的一副对联,朴实无华通俗易懂,帮无数人摆脱迷茫
灵隐寺是江南著名古刹之一,加之电视剧的渲染,后来就有游客到杭州,不游灵隐寺,等于没到过杭州之说。 而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灵隐寺,人文景观丰富,名胜古迹众多,已形成以历史文化和佛教文化为主题旅游胜地。
可以说灵隐寺既保持佛教圣地的传统风格,又符合现代旅游文化的需要,是一个集自然景观和历史宗教文化为一体的生态旅游景区。现如今人们在欣赏江南古刹同时,都会对灵隐寺一副悬挂了1700多年的对联产生浓厚的兴趣,因其蕴含的哲理往往能帮助无数人摆脱迷茫走向成功!
灵隐寺始建于东晋咸和元年(公元326年),至今已有约1700多年的辉煌历史,为杭州地区最早的名刹。灵隐寺的开山祖师为西印度高僧慧理和尚,当时他云游中国南方诸镇,在来到杭州的时候,看见有一峰而叹曰: “此乃中天竺国灵鹫山一小岭,不知何代飞来?佛在世日,多为仙灵所隐。”
遂于峰前建寺,名曰灵隐。到天监三年(公元504年),由于梁武帝萧衍痴迷佛教,便下诏全国“舍道归佛”将佛教奉为国教,随即名刹灵隐寺得到梁武帝的青睐,赐田扩建,香火十分鼎盛。
经过南朝梁武帝时期之后,初创的灵隐寺的规模稍有可观变化,但伴随梁朝的灭亡,灵隐寺也遭遇到历史上两次巨大浩劫!北周武帝年间, 宇文邕对佛教不感冒,甚至一度宣布废佛,并下令僧徒还俗,焚烧法器佛典,将寺庙充作公产,而此次法难也称为北周武帝灭佛。
两百多年后,唐武宗李炎也发起了 “会昌法难” ,下令全国废佛并禁佛,灵隐寺噩运难逃,寺毁僧散。而通过这两次历史上著名排佛运动,给当时寺院打击很大,僧人们还俗的还俗,隐居的隐居,致使灵隐寺陷入冷落荒寂之中。
五代十国时期,国家虽然处在动乱不安的阶段,但偏安于东南的吴越国却远离中原纷争,吴越王钱缪极为推崇佛教,在位期间不断摩崖石刻、佛像塑造,佛门禅坛的诗词文章也层出不穷。
一时间灵隐寺得到扩建,僧众最多时竟有三千人之多,常有异邦僧侣前来取经。 南宋建都杭州,高宗与孝宗又常幸驾灵隐寺,主理寺务,并挥洒翰墨。到宋宁宗嘉定年间,灵隐寺因香火鼎盛便被誉为江南禅宗“五山”之一。? 自此之后,灵隐寺名闻遐迩,已成天下禅宗圣地,海内外佛教信徒纷纷前来探求佛法。
清顺治年间,禅宗巨匠具德和尚住持灵隐,立志重建,广筹资金,仅建殿堂时间就前后历十八年之久。梵刹庄严,古风重振,其规模之宏伟跃居“东南之冠”。清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康熙帝南巡时,驾幸灵隐寺则赐名 “云林禅寺”。 新中国成立后,灵隐寺也曾多次进行大规模整修,使这座千年古刹,法幢高树,海众安和,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可以说被誉为千古圣地的灵隐寺,自古就有许多奇人异事、王侯将相、达官贵族都慕名而来烧香礼佛。在往来灵隐寺间,很多人都会对灵隐寺堂前悬挂的一副对联产生兴趣,因为这副楹联经历了1700年的风雨,曾帮助无数人摆脱迷茫,走出人生低谷。这副名联就是: “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 ,语言朴实无华虽短短14个字,但却透漏出了人生处世的真谛,后被无数人奉为座右铭。
而对联之意在于劝告世人要懂得知足常乐,人生才能豁达又自在。人生在世不会事事顺遂心意,倘若万事能求一半顺心,人生自然经常笑口常开。其实世上并没有太多烦恼,烦恼大多来自我们的内心,想太多却实现不了,所以才会郁郁寡欢。在千百年前古人早就看透了这个道理, 辛弃疾词《贺新郎·用前韵再赋》就有言:“叹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宋人方岳也有诗曰:“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语人无二三。”
的确,世上哪来的十全十美之事?而这幅对联点睛之笔就是“半称心”三个字,这三个字就是告诫我们人事繁杂,若事事都讲求"半称心",则事事皆可满足。 古人云:凡事忌满,月满则亏,水满则溢,人满则骄。 人都是有贪欲的,我们的想要的太多了往往最后都是一无所有,所以这个下联就是警示人这一生不要太贪心。国学大师林语堂先生曾经说过:半称心是中国人最好处世态度,“半半哲学”是将儒家哲学和道家哲学糅合起来的一种中庸的处世态度。
万事只求半称心,你保持一颗半称心,就是对圆满跟成功不抱有执念。这样当困难跟不幸来临时,你就不会被苦难所打到,当好运跟成功来临时,你也不会觉得这是理所应当。其实只求“半称心”,人生才更容易成功。
被誉为满清第一重臣的曾国藩,他的格言便是“盛世常作衰时想,上场当念下场时”,“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并将自己的书房取名为“求阙斋”,意思是持满戒溢,知足自省。 而正是秉持着这样万事只求半称心的思想,他才能在位极人臣,手握重权之后安然退隐,安享晚年获得文人最高谥号“文正”。
最后我们要说,“半称心”并不是没有追求、没有目标的表现,也不是消极无奈、暮气沉沉,而是一种人生智慧和处世哲学。马云老师曾在演讲中说过这样一句话: “也许你今天是最好的,但是未必明天还是最好;今天也许你是最差的,但是社会给了你很多机会,只要你能把握,只有努力,总会有机会。”
意思是说顺境时保持清醒,不被荣耀冲昏头脑,今天如意,日后未必如意;逆境的时候也不要垂头丧气,机会总是会有的,越是逆境就越要懂得冷静、乐观。事事不会皆顺,事事也不会皆逆。
人生正是由这诸多不如意构成的,正如智者所言:“得到了爱情未必拥有金钱;获得了金钱未必能拥有快乐;拥有快乐又未必能享受到健康,即便是拥有健康,也未必一切如愿以偿。”
这段话恐怕也是对“半称心”状态的另一种概括和总结。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 可以说灵隐寺悬挂的这副对联,乃是人生的真实写照,帮助无数人摆脱迷茫走向成功!在人生路上的时候,要想开点,知足常乐,调整好心态,如此一来,你才能生活得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