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篇经典的心理学,帮下忙哈
内隐记忆与精神障碍
摘要 本文论述了国外对抑郁症、精神分裂症、Alzheimer病及神经症等内隐记忆的研究进展,同时介绍了精神药物对内隐记忆的影响。
关键词 内隐记忆 外显记忆 启动效应 精神障碍
概况
内隐记忆(Implicit memory)是一个相对独立记忆系统。它的特征是被试者并非有意识地知道自己具有这种记忆,它只在对特定任务的操作中能自然地表现出来,这种任务的操作不依赖于被试者对先前经验的有意识恢复。故这种记忆也被称作无意识记忆(或潜意识记忆)(unconscious memory) [1]。在当今的心理学研究中,内隐记忆课题已成为记忆研究的热点和前沿。而近几年来也开始涉及精神科和认知神经科学领域。
常用的内隐记忆测验方法有:①知觉辨认(perceptual identification):让被试者先学习一系列单字,然后将学过的单字与一些新的字随机混合,再用极快的速度 ( 5 0ms以下 )逐一单个呈现给被试者,要求被试者读出呈现的字。典型的结果是学习过的字读出来的概率高于未学习过的字,两者的概率之差就是对启动效应的测量结果。②词干补笔(word-stem completion):让被试者学习一系列单词 ,然后主试者给被试者提供一个单词表,表里的单词只有前三个字母,要求被试者填写后面的字母。学过单词填对的概率与未学过单词填对的概率之差为启动效应。③残词补笔:残词补笔测验的方法和词干补笔的方法类似,只是测验中使用的单词是随机去掉一些字母,要求被试者填上这些字母。学过字填对的概率要高于未学过字的概率,两者之差为启动效应。④点完成测验(point construction test)是一种新型的内隐记忆测验。目前尚未在精神科临床的心理评估中应用。此外,还有残图识别、物体命名等测验,鉴于篇幅有限,不作一一介绍。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主要区别在于它的提取不需要有意识地参与,因此,在测试内隐记忆时,指导语是至关重要的。同样的实验材料、同样的实验程序,使用不同的指导语,可得出完全不同的结果。
绝大部分的内隐记忆研究工作都是关于启动效应(priming effect)这一现象。启动效应是指在近期与某一刺激接触后产生对这一刺激的加工得到易化的现象。应用功能性核磁***振影像和正电子发射成像的血液动力学技术,观察人类许多脑部区域启动相关的作用,发现受到启动刺激的脑血流量比未受到启动刺激的区域明显减少[2]。新近的影像学和行为研究提示内隐记忆可能存在于枕部皮质的外侧纹状体区域,也可能涉及到躯体感觉性皮质机理[3]。
外显记忆及神经心理学测定有明显的年龄差异,虽然在相同的年龄跨度内其外显记忆有明显随龄增强的趋势,但内隐记忆在正常成人的各年龄阶段比较稳定。3岁~ 10岁儿童的启动效应相对恒定 , 而正常老年人启动效应随龄减慢的趋势也远不如外显记忆明显。年龄变量的控制导致了内隐测验和外显测验的分离,外显测验存在着年龄效应而内隐测验则没有[1]。当然,工作记忆也能影响内隐记忆模式学习,例如较高记忆广度者的正常学习连续性模式要好于较低记忆广度者[4]。
抑郁症
许多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的记忆损害表现为外显及内隐记忆测验具有与心境一致的记忆偏好。Tarsia[4]等对一组门诊患者进行研究,分抑郁症、焦虑症,焦虑和抑郁混合型和正常对照各18人。根据自我报告测量和传统的经验操作来评定记忆偏倚。内隐记忆测验为词汇确认,外显记忆测验为对与抑郁、焦虑有关的事件、正性情绪和中性情绪词汇的自由回忆。结果显示,抑郁症组有正性内隐记忆偏好并在自由回忆中有与心境一致的偏好,焦虑症组在内隐记忆测验中表现为较高的启动作用。而混合组的启动作用则与正常对照无显著差异,但自由回忆中焦虑相关词汇多于其它词汇。这些结果支持焦虑-抑郁混合组作为一个单独的临床类型存在[5]。
最近的研究发现,在内隐记忆方面,有被害妄想患者和抑郁症患者的阳性和阴性词汇检索能力上基本相似。然而在外显记忆方面,抑郁症患者显示对阴性刺激的偏好,而有被害妄想患者则显示对阳性刺激的偏好。抑郁症患者对标准化情绪刺激有注意偏好,尽管这种偏好在阳性或阴性刺激方面无特异性[6]。
精神分裂症
记忆不仅与年龄和智力水平存在比较密切的关系,注意力、信息处理和症状学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精神分裂症患者具有认知功能改变的特征,主要是执行功能、注意和记忆方面,也与阴性症状有关。正常人内隐记忆的研究显示,刺激形式可影响语义信息恢复。而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增加了词汇表达和处理过程之间的交叉模型连接性,即减少了形式性调节和信息包含,它是由于语言加工特别是言语过程受到损害的结果。Surguladze等[7]使用词汇确认操作来检查听觉和视觉语义启动对视觉词汇认识的影响。他们采用两种操作模式:同侧模式(ipsimodal),即在一个语义与目标词可能有关或可能无关的视觉词汇启动发生400ms后,立即给予词汇或非词汇性的视觉目标。交叉模式(Cross-modal),即在听觉词汇启动发生400ms之后,立即给予视觉目标。两组在两种模式条件下都出现明显的启动,而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交叉模式条件下显示更为明显的启动。在同侧模式条件下,两组的启动效应并无显著性差异。只有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启动效应与两种条件有关。
瞬时推理(Transitive inference (TI))是与脑记忆系统组织记忆有关的一种基本的操作。其方法是先让受试者学习区分等级结构(即A>B,B>C,C>D和D>E)。然后对每对学习过的词汇和两对新的“推理”词汇进行配对。例如:AE,可以不考虑等级关系进行评定,既可A=E,也可A<E或A>E;BD,只能通过等级关系来评定,即只允许B>D而不允许D>B或D=B。精神分裂症和正常人都能成功学习训练过的词对并能对非相关词对AE做出准确反应,然而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相关词对“BD”所产生的反应精确度明显低于正常人(P<0.05),表明精神分裂症在较高水平的记忆处理方面有损害[8]。
阿尔茨海默病
有关Alzheimer病(AD)的内隐记忆研究已结合到分子遗传学。AD转基因小鼠模型的认知缺损以外显空间定向缺陷为特征。Janus[9]等以转录了两个人类淀粉样前蛋白(APP)基因的突变等位基因的转基因小鼠(TgCRND8)模型为实验对象,评估它们的内隐记忆与条件性味觉厌恶(CTA)学习任务测验的关系。他们给小鼠注射氯化锂引起恶心(非条件刺激),使小鼠学习避免一种新的糖精味觉(条件刺激)。与非转基因小鼠相反,APP转基因小鼠对糖精仅产生较弱的厌恶反射并且在重复实验期间对糖精的消耗迅速增加。说明APP转基因小鼠在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方面都有明显损害。也提示CTA范式可以作为评估与Alzheimer病APP转基因小鼠有关的内隐记忆缺损的敏感工具。
通过再认任务操作调查AD患者、正常青年人和正常老年内隐和外显客体显现之间的联系,发现三组患者的触觉启动相似,两个正常对照组的再认能力无显著差异,但AD患者有明显损害。这种双分离现象提示两个记忆操作类型受不同的记忆系统调节。AD患者的完形触觉启动的保存强烈支持这种观点,即客体内隐记忆是通过属于外显记忆的中颞叶间脑系统中不同的记忆系统所调节,这个系统在AD的早期即受到损害[3]。
AD语义记忆缺损的性质至今仍然是个争论的问题。Giffard等[10]对24例AD患者语义记忆损害评估作了纵向的研究。采用两种语义记忆任务,内隐和外显记忆,以评定相同概念的完整性。外显记忆是一个含有命名和问题的语义性知识操作。在内隐记忆测验中,给予两对具有并列(如“虎—狮”)或特征(如“虎—条纹”)关系的相关词汇。在两个词的并列关系中,AD患者语义性启动操作起初是自相矛盾的或荒谬的。这种明显矛盾的语义性记忆揭示AD有着显著的动态语义记忆退化,说明启动效应不仅由知觉过程调节,也受词汇概念过程调节,这种启动效应在AD的轻度和中度阶段还保存一定范围。这也证明单独使用传统的临床记忆试验不能有效检出早期AD,而语义记忆可能有助于早期诊断AD。
应激与神经症
情绪障碍的信息处理模式揭示焦虑障碍患者具有对恐惧相关信息产生记忆偏好的特征。焦虑障碍各种亚型都可出现内隐记忆对恐怖性信息的偏好,包括强迫症、社交恐惧症、广泛性焦虑和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为了探索恐惧性词汇和焦虑对内隐记忆操作的作用,Harrison等[11]将40名受试者分成高焦虑特征组和低焦虑特征组。所有受试者都暴露于恐惧和非恐惧词汇并作填空任务。要求他们完成启动和非启动词干。采用完词的准确性和反应时间来评定内隐记忆操作,并测量心率和皮肤电反应。结果显示,心脏对恐惧刺激的减速反应在初期增加,接着是心脏对非恐惧刺激的加速反应,而且所有受试者的内隐记忆都偏向非恐惧刺激。
有一组研究应用成对相关学习和词干完形测验来评定大屠杀幸存者对中性的以及与大屠杀相关的词汇的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功能。实验包括31例患有PTSD大屠杀幸存者和17名无PTSD的大屠杀幸存者,并以34名未经历大屠杀的健康犹太人作对照。PTSD组在成对相关词汇回忆上明显差于其他两组,而且对大屠杀相关词汇的回忆显著多于中性词汇,而在其他两组,词汇类型对成对相关词汇回忆的影响较小。相反,在内隐记忆操作或在大屠杀相关词汇对内隐记忆作用方面,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提示PTSD患者对恐惧相关材料具有注意和记忆偏好[12],他们的外显记忆明显受损,但内隐记忆没有累及。这种现象可能是慢性PTSD的一种危险因素或者是危险因子的后果[13]。
精神药物
以往认为罗拉西泮(lorazepam)能持续损害事件启动任务和知觉启动任务的操作,而其它苯二氮卓类药物能保持知觉启动。但最近的研究发现在给予苯二氮卓类药物(不包括罗拉西泮)达到血液高峰浓度时,可损害启动任务的操作。因此假设苯二氮卓类药物可能存在对内隐记忆处理的时间依赖效应(time-dependent effects)。Martin[14]等的研究不支持苯二氮卓类药物存在对内隐记忆处理的时间依赖效应。他们将33名健康女性随机分配到三个时间的实验组(峰前期、峰期、峰后期),并以每周均等顺序分别给予安慰剂、2.5mg罗拉西泮和30mg奥沙西泮。评定内容包括词干补全(知觉启动)和旋转追踪操作(程序学习)。结果发现整个实验间期内,受试者在服用罗拉西泮和奥沙西泮的间期均能保持程序学习,然而在罗拉西泮间期知觉启动有明显的损害。
长期应用氯丙米嗪可损害患者的记忆和心理运动功能。Carvalho等[15]研究了一组服用氯丙米嗪剂量平均57.0±8.0mg/日、时间平均6.3±0.5年的惊恐障碍或恐怖症患者。在进行操作实验时同时测定氯丙米嗪及其活性代谢物去甲氯丙米嗪的血清浓度。对照组与之性别、年龄、教育程度相匹配。发现氯丙米嗪治疗者与内隐记忆测验时操作不良有密切关系,血清高浓度氯丙米嗪或高浓度去甲氯丙米嗪或两者浓度均升高者,与中心执行测验及记忆转移的操作功能下降有显著关联。惊恐障碍患者长期服用较低剂量的氯丙米嗪与记忆转移减少、启动及工作记忆受损有关。
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对边缘系统的纹状体/ 伏隔核 (NA)以及前额皮层(PFC)的多巴胺转运作用与传统神经阻滞剂不同,因此对内隐和外显记忆以及快感缺失的作用也不同。例如用奥氮平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与服用传统抗精神病药物的精神分裂症及正常人相比较,奥氮平组内隐学习操作(SRTT)和心理运动加快,与正常对照组相似。但外显记忆(空间视觉的)并不比传统抗精神病药物组优越。闭目状态所获得的结果在三组之间无差异。两患者组之间的快感缺失和阴性症状评分无显著差异。说明奥氮平对无注意学习和运动速度的影响低于传统抗精神病药物。在日常生活中,它可以使患者较好地适应迅速变化的环境[16]。
综上所述,内隐记忆研究在精神科领域有着广泛的前景。可以预示,在以下疾病中能为我们进一步的研究提供线索。
1 可能对AD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依据,并且通过内隐学习来减缓AD智能衰退;
2 抑郁症的内隐记忆具有情感偏向性将有助于针对性治疗;
3 在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的鉴别诊断中,内隐记忆也许能作为一种辅助诊断资料;
4 可以为神经症的心理治疗增加新的方法;
5 精神药物对内隐记忆影响的研究将有助于研制更为安全的药物。
参考文献
1 杨治良主编. 实验心理学. 第1版.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8:496-509.
2 Henson RN. Neuroimaging studies of priming. Prog Neurobiol. 2003(1); 70: 53-81.
3 Ballesteros S, Reales JM. Intact haptic priming in normal aging and Alzheimer's disease: evidence for dissociable memory systems. Neuropsychologia. 2004;42(8):1063-1070.
4 Schwartz BL, Howard DV, Howard JH Jr, Hovaguimian A, Implicit learning of visuospatial sequences in schizophrenia. Neuropsychology. 2003;17(3):517-533.
5 Tarsia M, Power MJ, Sanavio E Implicit and explicit memory biases in mixed anxiety-depression. J Affect Disord. 2003;77(3):213-225.
6 Taylor JL, John CH. Attentional and Memory Bias in Persecutory Delusions and Depression. Psychopathology. 2004; 37(5):233-241.
7 Surguladze S, Rossell S, Rabe-Hesketh S, et al. Cross-modal semantic priming in schizophrenia. J Int Neuropsychol Soc. 2002; 8(7):884-892.
8 Titone D, Ditman T, Holzman PS, et al. Transitive inference in schizophrenia: impairments in relational memory organization. Schizophr Res. 2004;68(9):235-247.
9 Janus C, Welzl H, Hanna A, et al. Impaired conditioned taste aversion learning in APP transgenic mice. Neurobiol Aging. 2004;25(2-3):1213-1219.
10 Giffard B, Desgranges B, Nore-Mary F, Lalevee C,et al. The dynamic time course of semantic memory impairment in Alzheimer's disease: clues from hyperpriming and hypopriming effects. Brain. 2002;125(Pt 9):2044-2057.
11 Harrison LK, Turpin G. Implicit memory bias and trait anxiety: a psychophysiological analysis. Biol Psychol. 2003; 62(2):97-114.
12 Golier JA, Yehuda R, Lupien SJ, et al. Memory for trauma-related information in Holocaust survivors with PTSD. Psychiatry Res. 2003;121(2):133-143.
13 Golier JA, Yehuda R, Lupien SJ, et al. Memory performance in Holocaust survivors with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Am J Psychiatry. 2002;159(10):1682-1688.
14 Martin J, Matthews A, Martin F, et al. Effects of lorazepam and oxazepam on perceptual and procedural memory functions. Psychopharmacology (Berl). 2002;164(3):262-267.
15 Carvalho SC, Marcourakis T, Artes R, et al. Memory performance in panic disorder patients after chronic use of clomipramine.J Psychopharmacol. 2002;16(3):220-226.
16 Stevens A, Schwarz J, Schwarz B, et al. Implicit and explicit learning in schizophrenics treated with olanzapine and with classic neuroleptics. Psychopharmacology (Berl). 2002;160(3):299-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