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楼梦头疼怎么办?
读红楼梦方法之我见(一、二、三)
读红楼梦方法之我见(一)
也许你会说读红楼梦还要什么方法吗?但凡认得几个字的都可以读红楼梦的。当然,这样说也有道理,但是在读了几年红楼梦以及红学家的文章之后,你会觉得研究红楼梦的文章层出不穷,各有各的道理,不知道相信谁的才好。于是,这时就要求你自己有一个基本的看法或者说心里有一个标准,这样才知道究竟谁的理论有道理谁的理论可以相信。但是你也许会说,那也不用我在这里说这么一个大问题啊,而且我说又不一定对。的确,因为学力水平等因素,也许我说的一无是处,但是,在这里我也不过是将我自己读红楼梦这么多年的体会写出来,或者大家有一定的借鉴也未可知。如果我说的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请大家进行批评,我们一起将这一项工作进行下去。
其一,说到红楼梦,首先要知道红楼梦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小说,也就是说给红楼梦先要有一个定位。在许多说法当中,我比较赞同胡适所说的”自然主义”。
西方学者认为,自然主义是写实主义(即现实主义)的继续。它和写实主义的***同点是在于它们都认为艺术是外在世界的客观模仿,所以他们都在现实的生活中撷取题材,在技巧上极力追求达到”无我”的境界。……它的文学理论,可以用左拉的一句名言来概括,那就是:”一件艺术作品乃是通过具有某种气质的艺术家,由其亲眼所见的’自然切片’。(见马力《胡适对红楼梦评价的评论》)
现在我们来对比红楼梦的原文,是不是属于自然主义的范畴。我们读一读第一回的楔子,就知道所论不差。
此书开卷第一回也,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梦幻识通灵’。”但书中所记何事,又因何而撰是书哉?自云:“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推了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堂堂之须眉,诚不若彼一干裙钗?蒙侧批:何非梦幻,何不通灵?作者托言,原当有自。受气清浊,本无男女之别。实愧则有余、悔则无益之大无可奈何之日也。当此时则自欲将已往所赖上赖天恩、下承祖德,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餍美之日,背父母教育之恩、负师兄规训之德,已至今日一事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记,以告普天下人。虽我之罪固不能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不肖,则一并使其泯灭也。蒙侧批:因为传他,并可传我。虽今日之茅椽蓬牖,瓦灶绳床,其风晨月夕,阶柳庭花,亦未有伤于我之襟怀笔墨者。何为不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以悦人之耳目哉?故曰’风尘怀闺秀’。”乃是第一回题纲正义也。开卷即云“风尘怀闺秀”,则知作者本意原为记述当日闺友闺情,并非怨世骂时之书矣。虽一时有涉于世态,然亦不得不叙者,但非其本旨耳,阅者切记之。
说红楼梦是自然主义的作品,并不是贬低了它的地位。比如我们说一个人美,在以前的作品当中,有”沉鱼落雁,羞花闭月”的夸张手法,但是,我们读过以后也还不知道她们究竟是如何的美。读这些描写好呢还是眼前有一个人让我们看让我们自己评价好呢。当然是后者更能让我们有一个清晰的印象。红楼梦就是这样,它里面的人物都是立体的人物,是活生生地站在我们面前的人物。这就是自然主义作品的伟大之处。
同时,在红学研究当中,为什么会有索隐派和考证派的存在呢,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写实。在作品当中,红学家们很容易就会看出这里面的人物情节和他所了解的现实当中的人物情节有着很大一部分地相似。于是他们就认为这本书写得是明珠家或者就是曹家。这样我们就进入第二个话题。
其二,合成谬误。有时我们会假定,对于局部来说正确的东西,对总体来说也是正确的。然而在读红楼梦当中,我们发现总体并不等于局部之和。如果你认为局部来说成立的东西,对总体而言也成立的话,那你就犯了”合成谬误”。
就象刚才我举的例子一样,虽然红楼梦一书是自然主义的作品,但是我们也还不能忘记它最主要的还是一部小说,它不是原原本本地按照生活的过程将它全部翻了上来,而是进行加工而成的。虽然在这当中,作者在某些地方是借鉴了某个家庭生活的过程,但是他却不一定将作品所有的情节是按照特定的人物进行写作的,如果这样的话,红楼梦岂不是要成为历史了。
所以在这里,如果仅仅借着书中某些地方和某些家庭的生活一样(或者相似)就得出这部作品就是写某个现实当中的人物,显然就是犯了”合成谬误”。
”合成谬误”原理的应用不仅在质疑自传说方面有用,就是在更微观方面的研究红楼梦也有着它的用途。举例来说,就是在反对周先生的林黛玉投水说这一点。
不可否认,中国封建社会一代有一代之文学,但是在明清,诗词已经后继乏力,虽然其中有一二个比较杰出的人物出现,但是就总体而言,难以和唐宋相提并论。于是这一时期的知识分子,将应用古诗词作为一个主要的目标。剧本和小说的辉煌明显得体现出这一点来。同样道理近代的以诗证史方法也从另一个方向证明了这一点。于是在红楼梦里,我们常常会依据以前的经典来推出自己想要的结论。但是在红楼梦以前的诗词实在是太多了,所以在应用这个方法时,我们一定要注意不要犯了”合成谬误”这个错误。
具体从周先生的”投水说”来看,不但他所引用的诗句不全面,而且我们又怎么可能确定曹雪芹在写红楼梦时所想的就是那些诗句?也许那些诗句他根本就没有读到也未可知。
读红楼梦方法之我见(二)
其三,对红学三派的基本态度。在红学研究上有索隐、考证和小说批评三派。我们读红学的著作,一般而言都在这三派的范围之内(当然还有个评点派,在这里不做说明)。
3.1索隐派自从胡适新红学出现以后就逐渐式微,影响渐渐减少,但是由于最近常常有所谓的新萦隐派的学说出现,所以在这里我还是要加以说明。
在经济学里有个套套逻辑的理论,是指一些言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是错的(比如说全白的墙壁没有污点这个命题)。在红学研究当中有一种本质上和套套理论有点相似但却向相反方向发展的理论,我不能概括地用一个词语说出来,只能说这是一种不可能被证明的命题。
在自称解梦派的新索隐派里头,就有一个不可能证明的命题,那就是他们自己制造出一个所谓的香玉皇后,但是这个”历史人物”却不能从任何历史典籍里得到证明。在这里我想和中国以前的一个典故很相似。说从前有个人问当时最著名画家说什么东西最难画什么东西最容易画。画家说画人最难画,但是画鬼却最容易画。因为”人”都是现实当中谁都可以看到的并且自己体会得到的,如果画得稍微有点不好就会被看出来。但是鬼却不同,因为世上谁都没有见过真正的鬼是什么样的,那还不是由着他乱画。
3.2自胡适新红学出现的几十年以来,考证派的成果的确不凡,许多理论让人耳目一新。其中特别以集考证派大成的周汝昌先生的《红楼梦新证》为代表作。在收集史料考证版本等方面上,对于红楼梦的研究无疑是起着很大的作用的。正如搞历史研究须以出土的文物以及历史典籍为基础一样,红楼梦里的曹学版本学脂学探佚学的发展都要以考证出来的结果做为基础。
但是我们在进行考证的时候,常常会有不重视因果关系的情况出现。
比如有位朋友说:”披阅十载,增删五次,难道雪芹把前八十回改了五次后面的就一个字也不写?只要有最基本的思维能力就知道这是不可能的.考甲戌本距雪芹之死至少尚有九年,这九年他作什么去了?”
在这里他没有将因果关系很好地说明白。因为写书除了时间这个必要条件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的必要条件,比如说最起码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笔、纸、生活来源等等),当然在这里我们也可以大胆地怀疑曹雪芹的构思还没有最后完成,也可以想象他真的被所谓的封建统治者进行迫害,总而言之,这九年的时间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时间只是写书的其中一个必要条件,而在其它的必要条件不能满足时都可能使得曹雪芹写不成书。
那么在考证派那里有没有不可证明的命题呢,我觉得”史湘云就是脂砚斋”在今天的资料看来,应该算是一个不可证明的命题。
3.3小说批评派。
小说批评派自从王国维俞平伯开始以来,因为对于一部作品,不同时代的人总会有不同的看法,而就算是同时代的人也会因为各人的知识修养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看法,所以一直都有所发展。在这里我要借着小说批评派谈谈红楼梦的主线问题。
从楔子里知道,曹雪芹写红楼梦的写作意图一是感叹身世;二是情场忏悔;三是为十二钗作本传(俞平伯《红楼梦辨》)。那么作者又是怎么样通过红楼梦来完成这三个写作意图的呢,也就是说红楼梦的主线是什么。
在以住的评论当中,有三种意见,一是种认为以宝黛的爱情为主线;二是以封建家族衰亡为主线;三是以贾宝玉的叛逆道路为主线。但是我们对这三个主线进行一个合并,就会得到他们的”公倍数”也就是说更为概括的一条主线,这就是贾宝玉的生活经历。
不错,这正是红楼梦一书的主线,书中的所有人物的善恶都是从宝玉眼中看来;宝黛二人的爱情则更是以宝玉的活动为基础;而贾府的从盛至衰无疑也是从宝玉眼中看来的。我们仔细地读一次红楼梦,就会知道”基本上,时间的发展和情节的发展紧密相关,以宝玉的年龄为分界,每个年龄段都有其中心思想,体现出了爱情的高潮(宝玉13岁)、诗社的高潮(宝玉16岁)、反抗的高潮(宝玉17、18岁)和镇压的高潮(宝玉19岁)。”(音信)
虽然其中的分期以及每个阶段的主题并不是分析地很合理,但是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正如金庸的许多武侠小说以主角的武功发展来推动情节的发展一样,红楼梦是以宝玉的性情发展来推动着情节的发展的。所以说红楼梦的主线就是贾宝玉的生活经历。
读红楼梦方法之我见(三)
其四,还原。
4.1原型说。在读红楼梦的过程当中,我们常常会陷入一个茅盾,一方面很想知道红楼梦背后的故事,比如说曹家的经历等等,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会自觉地提醒自己说这只是一部小说是不能和历史等同起来的。于是,这时就要求我们要分清楚哪里是曹家的哪里是红楼梦书里的。
红楼梦虽然不是作者的自传,但是作为一部伟大的自然主义作品,无疑和作者的经历见闻、学识修养有着很大的关系。这里我想介绍一下周汝昌的自况说(原型)说。在周汝昌先生的《红楼梦与中华文化》引用鲁迅的话:
不过我在这里,并不说傅东华先生就做不得模特儿,他一进小说,是有代表一种人物的资格的;我对于这资格,也毫无轻视之意,因为世间进不了小说的人们倒多得很。然而纵使谁整个的进了小说,如果作者手腕高妙,作品久传的话,读者所见的就只是书中人,和这曾
经实有的人倒不相干了。例如《红楼梦》里贾宝玉的模特儿是作者自己曹雪芹〔7〕,《儒林外史》里马二先生的模特儿是冯执中〔8〕现在我们所觉得的却只是贾宝玉和马二先生,只有特种学者如胡适之先生之流,这才把曹雪芹和冯执中念念不忘的记在心儿里〔9〕:这就是所谓人生有限,而艺术却较为永久的话罢。
曹雪芹对红书中所写人物必然有着很深的了解和感情或者干脆就是他自已为原型的,但是在写成小说是却是取其中的一些事例然后加以润色而成。既使在现实当中没有和书中完全一样的人物,但是还是可以从中看到一些原型。所以王国维曾说曹雪芹是阅历的诗人,故其写世人入木三分。
用原型说在读红楼梦时还是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比如说大观园究竟是真实地存在于世上的还是凭空想象出来的,宝玉是不是就是曹雪芹以及对于脂批的理解等等。
4.2同时,我们是看出曹雪芹(红楼梦)有某种思想还是曹雪芹(红楼梦)本来就有这种思想这是我们在理解红楼梦时经常会混淆的两个不同的概念。也许你会说,我们看出来的思想难道就不能和曹雪芹所想要表达的思想一致吗?当然有一致的地方,但是也有不一致的地方。
比如说红楼梦里究竟有没有揭示封建社会必然要灭亡的道理在呢。当然是有的,因为我们只要读一读书中的描写,就会发现在当时社会的各种社会茅盾已经激化,一方面是贪赃枉法的人高高在上,官儿越作越大,而他们的子孙却一代不如一代;另一方面,这些人对于农民(以及奴隶)的剥削不但没有减轻,相反却有变本加利的趋势。但是我们通过读红楼梦以及脂批,则可以说,曹雪芹本身根本就没有要将这种思想作为写作的意图之一。红楼梦是一部人生的大剧,在这出大戏里头,里面真实的存在着若干的人物,若干的社会现实。而我们这些看剧的人,却从中会看到许多不同的方面。但是这出戏毕竟太大了,所在读它时,往往会使人有盲人摸象的感觉。
绕了一圈,最后还是回到自然主义的观点上面来。有位朋友说红楼梦不是一部自然主义的作品,因为”首先,曹雪芹没接受过西方文艺理论的教育,其次,他的作品比西方文艺理论的系统的出现还要早,怎么会很合乎这些理论呢?”正如世上的每一样物质都有这种物质的性质(物理的化学的等等)一样,无论人们有没有认识到这些性质,但它却早已经存在的一样,在世上还没有人总结出自然主义的理论的时候,其实这种主义早就已经存在于许多的文学作品当中,红楼梦只不过是其中的一部而已。如果按照这位朋友的说法来看,那么你又如何解释李白的浪漫主义诗篇,它不是比红楼梦来得更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