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那些悄然退场的行当 ——之铅字排版
张范津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的名言,套用这句名言,解释一种工艺、一种职业存废的原因,用“业竞天择,用者生存”八个字作答,说恰如其分可能不太谦虚,但起码应该是没有什么大问题的。
在历史长河的淘漉中,在天物竟择的拣选下,很多行当因社会需求的消失被淘汰,被送进博物馆,放进记忆的时光瓶,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铅字排版
活字印刷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经历了由泥字、木字、铜字再到铅字近千年的历程,而铅字排版则是活字印刷术的终结,后来有了电脑排版,铅字排版印刷即被淘汰。
铅字印刷工序大致有四个:铸字、检字排版、校对、印刷。我第一次见到铅字排版是1986年6月,在南宫市印刷厂铅印威县师范一种自办发行的文学期刊《蓓蕾》时开始的。
排字车间每人守着一个大字盘,里面装着用于排版的“所有”铅字。排字工一手拿着文章原稿与字板托,一手捡铅字。字板托类似现在盛饺子的小木簸箕,不过这个簸箕要坚固得多,一页十六开的铅字,排好后起码得有20多斤重,不坚固就把簸箕压散了。
铅字排版跟铅字打印机打印差不多,也得背过字盘,否则无法“排”。排好版后,用一条粗绳子把铅字排成的版心缠紧,随即打出小样,以便校对。
南宫印刷厂的排字车间面积还是相当大的,就在排字车间打小样,当时一点儿什么毒了、污染的意识都没有,只闻到一股浓浓的油墨香气,反觉非常受用。
现在书报排版都是电脑操作了,删除插入,鼠标一点非常自如,而且排出的版面图文并茂,清晰美观。劳动强度大、污染环境、版面缺乏变化、效率较低的铅字排版也随着铅字印刷走入了历史。
2021年8月4日23:2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