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邯的“骊山囚徒”战斗力不及王离的“长城军团”吗?

从章邯与王离带兵打仗的结果来看,章邯率领的“囚徒军团”战斗力要远远强于王离率领的“长城军团”。章邯军与王离军的主要区别是:作战方向、军队人员构成、统帅能力及后勤补给。

陈胜起义军周文部之所以能打进函谷关,并一直打到咸阳附近的根本原因是:秦朝的中央军一直没有出现平叛,而秦朝地方武装实力又太差,无法与起义军对抗,周文从陈胜手中接过的不过是一纸将军的任命书而已,周文就一个人出发向西,一路上不断有义军加入周文部,到达咸阳附近时,周文部已经有战车千辆,军队十万人。由于秦二世一直受到赵高的蒙蔽,对天下起义的形势不了解,因此秦朝中央政府对起义军周文打进咸阳附近毫无准备,当军情传来时,朝廷一片恐慌,少府章邯挺身而出,征调附近郡县的军队已经来不及,建议用骊山囚徒充军,去攻打周文。

如果不是章邯的建议,是不是觉得秦朝这么容易就灭亡了?当然不是。秦奋六世之余威,扫六合于一统,集中了天下最精锐的士卒、武器、装备,这才仅仅过了15年而已,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当章邯用囚徒挡住了周文的一击时,为秦朝赢得了时间,这个时候,秦朝的战争机器才真正开动起来!在章邯在首战中击败周文时,秦朝中央政府赢得时间,开始大量征调附近郡县的军队,及征调关中秦人子弟入伍,那个时候的军队都是业余军队,战时为兵,闲时为民,然后粮草、武器装备、物资补给源源不断的运往前线的章邯军队。

章邯能够战无不胜,与后方的支持是分不开的,章邯一鼓作气一直打到东阿,败周文、杀田臧、斩李归、破邓说、败伍徐、斩蔡赐、降宋留,迫陈胜,杀死魏相周市和齐王田儋,逼迫魏王魏咎自杀,魏豹逃跑,章邯追田荣,在东阿被项梁击败,在得到秦朝的支援后,在定陶大败项梁,并斩杀项梁。一时间,整个黄河以南的起义军,大部被章邯击败。然后就是巨鹿之战,巨鹿之战中章邯应该是统帅,王离受章邯节制,从巨鹿之战中秦军摆出的阵势来看,章邯是想围点打援,省得全国到处跑去围剿起义军,想在巨鹿这个地方,以赵国为诱饵,引诱天下的起义军来救,然后一鼓作气全部剿灭。

之后就是大家熟悉的巨鹿之战和破釜成舟,王离军全军覆没,章邯军投降。王离军在整个平叛起义军的过程中,没有多少存在感,史书也没有过多记载,只有一个原因,没有什么功劳,而在巨鹿前唯一一次有记载的战争,是在成武与刘邦军交战,王离还失败了,在巨鹿之战更加不用说了,全军覆没。从战绩上来讲,王离军团明显不如章邯军团。

综合上来分析,有三个原因:1、军队人员构成。章邯的军队,起初大部分是囚徒,一小部分是秦中央军,在首战击败周文后,迅速补充人员,大量关中子弟应召入伍,到了后期,章邯军团中的关中子弟应该多于囚徒,关中子弟是秦人的命脉和基础,对秦朝的认同感也强于王离的长城军团,战争中更加卖命,再加上军功爵位制的刺激,打仗能够拼命。王离的长城军团是镇守北疆的戍边军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长城军团中秦人比例大幅下降,取而代之的是原六国投降的军队,这些人对秦朝的认同感不强,战斗力也不高。否则无法解释王离在平叛战争中毫无功绩,包括秦灭亡后,还留在边疆的部队基本上都投降了刘邦。

2、章邯与王离的统帅能力不同。一将无能,累死三军,冷兵器时代,一支军队的作战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统帅的领导能力,史书上大书特书章邯,而对王离极少交待,就说明章邯的领导能力比王离强,如果王离真那么历害,为什么史书不记载。王离出身将门世家,其祖父王翦、父亲王贲都是秦军名将,按名不过三代的原则,王离能力实在不能和其父亲与祖父相比。3、作战方向与后勤补给。章邯军在首战大胜后,陆续出战,一般来说,打仗打得越好,后勤补给就越好,就越受到秦朝中央政府的重视,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反过来,打仗打的不好,肯定就越难向中央政府要求后勤需求,就越难打胜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