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掌详细资料大全

“马掌”,原指马的角质皮。人类为了延缓马蹄的磨损往往在上面钉上一层“U”形金属(往往是铁)用于保护,故又称“马蹄铁”,在西方文化中,送马蹄铁代表爱慕之心(只能是女性来送)。是马、牛等牲口装订在蹄上的铁制蹄型物。 保护原理:马的蹄子有两层构成,和地接触的一层是一层大约2-3厘米厚的坚硬的角质,上面一层是活体角质。马蹄和地面接触,受地面的摩擦,积水的腐蚀,会很快的脱落,钉马掌主要是为了延缓马蹄的磨损。马蹄铁的使用不仅保护了马蹄,还使马蹄更坚实地抓牢地面,对骑乘和驾乘都很有利。

基本介绍 中文名 :马掌 原指 :马的角质皮 别名 :马蹄铁 作用 :延缓马蹄的磨损 简介,相关故事,马蹄铁, 简介 mǎ zhǎnɡ (马掌) 据史料记载,马掌最早在公元前一世纪左右由古罗马人发明,直到元代才在中原地区广泛使用。马蹄铁,听起来似乎很生硬很冷血,但在古罗马却有个很休闲很浪漫的名字叫“马凉鞋”。马凉鞋的样子很俏皮,虽然是铁制的,但重量相当轻,边缘轮廓是波状的,套在马蹄上,马儿走起来,神态十分优雅。老远听上去,“嗒嗒”的响声,很有节奏感。如果带着马儿经常出入有鹅卵石或者坎坷的山地,为了防止马滑倒,少数“马凉鞋”必须带有尖钉,这能让马蹄紧紧抓牢地面。回忆一下,我们小时候在农村看见的马蹄上戴的蹄铁,真的像给马儿穿了一双凉鞋。只不过样式和最初发明出来的时候比,显得有些笨拙。因为马日渐被用于生产和军事当中,不给马儿造一双质量好的鞋子,哪儿能行呢。由于冶铁技术的充分发展,使得马凉鞋变得结实、耐用。 马掌 关于马掌在我国的记载,大概是五代前后。后晋天福三年(公元938),彰武节度判官高居诲出使于阗,从当时回鹘牙帐驻地甘州(今甘肃张掖)开始进入茫茫戈壁,放眼望去前方路面尽是砂石,非常难走,高居诲犯难了。这时甘州人传授给他们一项技术,“教晋使者做马蹄木涩,木涩四窍,马蹄亦凿四窍而缀之,驼蹄则包以牦皮乃可行”。“木涩”是当时北方民族对马蹄铁的通称。由此可见,当时处于河西走廊的甘州回鹘已经掌握了给马钉掌的技术。 相关故事 1485年,英王理查三世与亨利伯爵在波斯沃斯展开决战。此役将决定锁定英国王位新的得主。战前,马夫为国王备马掌钉。铁匠因近日来一直忙于为国王军队的军马掌钉,铁片已用尽。请求去找。马夫不耐烦地催促道:“国王要打头阵,等不及了!”铁匠只好将一根铁条截为四份加工成马掌。当钉完第三个马掌时,铁匠又发现钉子不够了。请求去找钉子。马夫道:“上帝,我已经听见军号了,我等不及了。”铁匠说:“缺少一根钉,也会不牢固的。”“那就将就吧,不然,国王会降罪于我的。”结果,国王战马的第四个马掌就少了颗钉子。 战斗开始,国王率军冲锋陷阵。战斗中,意外的不幸发生了,他的坐骑因突然掉了一只马掌而“马失前蹄”,国王栽倒在地,惊恐的战马脱缰而去。国王的不幸使士兵士气大衰,纷纷调头逃窜,溃不成军。伯爵的军队围住了国王。绝望中,国王挥剑长叹:“上帝,我的国家就毁在了这匹马上!”战后,民间传出一首歌谣:少了一枚铁钉,掉了一只马掌。掉了一只马掌,失去一匹战马。失去一匹战马,失去一位国王。失去一位国王,败了一场战役。败了一场战役,毁了一个王朝。 马蹄铁 马蹄铁。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十八:“﹝ 老孙头 对 李大个子 说﹞你是打铁的,不下庄稼地,要一条马腿干啥?全屯的马掌归你钉,还忙不过来,哪能顾上喂马呢?” 文平 《平谷桃园》:“ 泃水湾 人祖祖辈辈会种地的不多,不分男的女的,多少都会一点手艺……顶没办法的也会修鞋、配锁、钉马掌。”亦称“ 马掌铁 ”。 杨大群 《关东传奇》第五四章:“这小子,给我弄这么个损替身,不值两片马掌铁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