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治国有贞观遗风,为何最后却把江山还给了李唐呢?
武则天称帝后发生过两次立太子事件,主角是她的两个侄子武承嗣和武三思。两次都有人站出来反对?第一次的代表是李昭德,第二次是狄仁杰。而且表达了基本一致的观点,即皇位应传与儿孙而不是侄子,因为侄子将来无法给她立庙祭祀。两次建议武则天均表示认同。
代唐兴周的第二年(691年),已成为武家法定继承人的武承嗣看到了希望,指使王庆之等几百人上表,请求废黜皇嗣李旦,并立他为太子。为达目的,武承嗣还伙同酷吏来俊臣在外围清除异己以推波助澜。此事完全由武承嗣自导自演,并非武则天本意。彼时武则天称帝不久,政局尚不稳定,主观上应该没有立武废李的念头,重用武承嗣等武氏宗亲,也只是出于巩固地位的需要。
王庆之等人反复逼宫,终于惹恼了武则天,命凤阁侍郎李昭德彻查原委。李昭德不加审讯便杖杀了王庆之,也让武则天看到了事情的复杂性,即改变宗嗣传承的难度远远大于称帝的难度。而李昭德提出的姑侄不如母子,以及立庙祭祀等问题,也正是武则天认同和担心的。她同时也开始担心魏王兼宰相的武承嗣尾大不掉,所以依照李昭德的建议,免去其文昌左相之职。怀恨在心的武承嗣意图打击报复,被武则天毫不客气地怼了回去:?吾任昭德,始得安眠。?
武则天比较强烈的传承武氏的想法,应该是在称帝7年之后。痴心不改的武承嗣和同样有觊觎之心的武三思百般游说,武则天思想出现动摇。作为尝试,她就立武三思为太子的问题专门召开了一次征求意见会。性格耿直的狄仁杰毫不留情地亮明了自己的态度,说武三思的能力不如已被贬黜的庐陵王李哲?即武则天的儿子、后来的唐中宗李显,然后继续以姑侄母子、立庙祭祀的大道理说服武则天。结果一如从前,武则天悻悻罢会。不过没多久,武则天便以晚上做的两个梦?下双陆棋不赢和大鹦鹉折翅?问询狄仁杰,后者心领神会,对以无?子?可下和启用武(鹉)氏二子(翅)。武则天就坡下驴,即刻召回李显并立为太子,让李唐序列回归。
象征意义如此明显且清晰的梦如果真的存在?二梦分别记载于《新唐书》和《资治通鉴》,也一定是武则天的托辞,所谓问梦、解梦不过是给狄仁杰一个再次说话的机会,亦即武则天认可狄仁杰召回李显的建议。至于姑侄母子、立庙祭祀的肺腑之言,并非武则天做出改变的关键?毕竟李昭德7年前也说了同样的话,而是武则天内心的变化。7年的经营仍是相同的结果,让她意识到这种想法的执行难度?支持李唐正统的反对声音不只局限于朝堂内部,彼时后突厥可汗默啜也正以此为由出兵边境,身后事尚有极大的不确定性。
作为把持朝政近40年的皇后和皇太后,夺权称帝是武则天长久蓄力的爆发。而且尽管改朝换代,但作为出嫁女的武则天,在序列上已经属于李家而非武家,人们接受起来不至于太突兀。但要颠覆根本,改变皇位传承的既有次序就不那么容易了,也不是年届75岁的武则天精力所能达到的。与其死后被清算,还不如顺应潮流。武则天回对狄仁杰的那句?还尔太子?,实则包涵了诸多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