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村话

在海南省北部的临高、儋县、澄迈、琼山四个县以及海口市郊区一带,有50万余人历来使用着一种与当地汉语或其他少数民族语言很不相同的语言,使用这种语言的人半数以上集中在临高,占该县人口的90%以上;其次在琼山,有11万多人,占该县人口的24%左右;澄迈有4.8万余人,占该县人口的10%左右;儋县有2.4万余人,占该县人口的4%左右;海口市郊有5.4万余人,占郊区农业人口的72%左右。由于居住在临高的人口最多,比例又大,当地的人习惯把这种语言称为临高话,用“临高人”泛指使用临高话的人。据有关学者研究,临高人来海南岛定居的时间较早,大约是在秦汉时代。

临高人一般以居住地名相称,如称东英人、白莲人、长流人等等。过去一些国外学者称他们为“翁贝”或“贝”(Ong-Be或Be)。据了解,海口市郊长流一带的居民,称什么村的人为翁贝××,如本利村人叫翁贝本利,因此“翁贝”只有“(某某)村人”的意思,不是他们的自称。

临高话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当地人全部使用临高话。各县临高话在语音上有一定的差别,可分临澄土语和琼山土语两个土语。由于语音有差别,各土语的人通话有一定困难,但仍可以用各自的土语进行交际。居住在临高县操各种汉语方言的汉族,也能用临高话交际。所以该县的人使用汉语的机会比其他县的人少,汉语水平也低一些。一般地说,居住在城镇的人多兼通海南话和普通话,居住在农村的人,男子略懂当地汉语,妇女和儿童一般不懂汉语。在城镇或农村中,念文件、读报时用本地话(汉字临高读音)来读。学校用普通话教学,学生课外仍多使用本地话,一般不懂也很少使用海南话,只有县机关开会或者与外地人接触时才用海南话或普通话。

村话分布在海南岛西部昌化江出海处两岸,有6万余人,他们自称“村人”。使用着一种与黎语有点近似的语言,他们称为“村话”。村人与黎族美孚方言的人住地毗邻,但彼此不能通话。操村话的人历来报称汉族。经初步鉴定,村话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的一种语言,但与黎语较为接近,如与黎语同源的词有31%左右,与壮语同源的有28%左右。村人居住的农村内,一切活动都使用村话,甚至读书读文件也用村话的读书音(汉字村话读音)来读。农村里群众懂海南话和普通话的不很多。但有些乡镇(如四更镇)读书的人较多,外出工作的人也多,群众的文化程度普遍比当地黎族高。

……操村话的人能操汉语的不比黎族的多,中老年妇女基本上不懂当地汉语,但学生不论男女都能略懂普通话。村话地区中的一些乡村属革命老区,干部和知识分子较多,但另一些乡村(如我们作抽样调查的东方县三家乡)群众汉语水平则较低,男子能熟练使用当地汉语或普通话的只有36.7%,加上略懂的人数也分别只有43.3%和 60%。如果把妇女也计算在内,懂当地汉语的只有25%,而懂普通话的只有27.3%。

“海南话”(又称“琼文话”、“文昌话”)属闽方言,与广东省的雷州话(自称“黎话”)、潮汕话很接近。海南汉语方言还有儋州话(属粤方言)、客家话、军话(属北方方言)、疍家话等,人数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