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德的失范表现

“生活作风”问题一直是领导干部的“高压线”。然而,由于对官员考核大多“唯政绩论英雄”,而对官员“私生活”却缺乏有效监督,以至一些官员流连于声色犬马,包养情人、“二奶”,甚至嫖娼狎妓、***用情妇。在法治社会不断进步的同时,一些官员的法治观念不但没有增强,权力意识却恣意膨胀。近几年,民众因散发短信批评地方领导,或者散发材料检举地方官结果因言获罪的事例不在少数。不只是普通民众,一些媒体记者也常常遭到握有公权力官员的强力“阻截”。有的官员自以为当了领导,就能为所欲为、呼风唤雨欺压百姓。有的领导干部听不得反对声音,容不得不同意见,为一己私利,逞一时之气,竟然是非不分,置法律于不顾,甚至动用黑恶势力加害同僚。此外,一些官员为摆脱情妇纠缠进而行凶杀人,也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有的领导干部掌权为己,贪婪无度,从收受礼物发展到大笔受贿、索贿甚至敲诈,最终官德尽丧,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陕西神木县原副县长高晓明受贿241万元,一审获刑12年。他在万言悔过书中称,对于送礼的人,由开始的拒绝接受到后来的来者不拒。收受钱财多了,慢慢地就习惯了。不少干部患上了“权力依赖症”——对权力既崇拜,又缺乏安全感;既渴望拥有权力,又害怕失去权力。一些干部甚至认为,人生不过是组织部门的一张纸,风乍起飘向何方,自己无法掌握。为了让仕途顺利,一些干部开始讲风水、寻大师、求神拜佛。

国家行政学院综合教研部的一项调查显示,在接受调查的900多名县处级公务员中,有半数以上存在相信“相面”、“周公解梦”、“星座预测”和“求签”等迷信现象的情况,对其中一些迷信现象的相信程度相当或高于一般公众。一些干部面对群众的质疑,张口说谎,故意夸大、编造或者隐瞒事实真相。一些急需政绩的干部,将升迁希望寄托在政绩工程和数字游戏中。一些官员出于现实利益考量,欺上瞒下竟然成为他们工作中的一种常规手法、生存秘籍。“官出数字,数字出官”就是这种生态的生动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