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梦状态是睡眠质量高的表现吗?

每个人每晚都会做梦,梦大约占据每天睡眠时间的五分之一。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副院长徐一峰说,人在睡眠中一般会经历4至6个睡眠周期,且在每个周期里都会做梦。这就意味着,在正常情况下,人每晚都会做4至6个梦,而在过分疲劳、生病、面临困境或重大变动、焦虑、紧张等情况下,就更容易做梦。

梦每晚都会光临我们的睡眠,差异只在于有时能意识到,有时则不能。这主要看我们是否在某个睡眠周期中醒来,以及睡眠周期是否中断。研究发现,人如果在某个睡眠周期结束时醒来,梦的内容常常无法被回忆,因为梦的性质属于短期记忆,若不经多次重复或转化为长期记忆,很快就会被遗忘。但如果睡眠周期被打断,此时人又正在做梦,那么这个梦的内容就能被记起来。因此,人在醒后所记得的梦境大多属于最后做的那个梦。所谓的“一夜无梦”,只是我们不记得自己曾在夜里做过梦。但如果经常觉得“夜长梦多”,则是睡眠质量不高的信号。人如果意识到自己在夜里不停地做梦,也就意味着睡眠曾多次中断;记得自己做了几个梦,则表示夜里曾醒来过几次。睡眠时断时续,自然就会使人觉得疲劳乏力。

不过,做梦本身不但不会影响睡眠,还会对人体健康起到许多积极的作用。正常的梦境活动,是保证机体活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些人体需要的蛋白质和生长激素,就是在睡梦中合成的。做梦还有助于脑功能的恢复和加强,并能激发人们的创造性思维,稳定人的精神状态。

把手放在胸口,真的容易做噩梦吗?

“睡觉的时候,不要把手放在胸口。”这是不少父母对孩子的忠告。其实,人在睡眠时所处的环境和所受到的外界刺激,都会影响到睡眠的质量以及梦境。例如,人如果在入睡后下肢一直受到重物的覆盖或压迫,梦中就可能会出现被追赶、逃生,而又无法快速逃离,甚至无法移动的情景。

徐一峰指出,睡觉时如果一直把手放在胸口,会对胸腔造成压迫,影响夜间的呼吸深度,再加上某些心理因素,有可能对梦境和睡眠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