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示大明王朝灭亡的谶言:遇顺而止,究竟是什么意思

在清人邓士友编著的《国朝要典》这部书里,记载了这则谶言:"高庙命伯温,卜历数之长短。伯温卜之曰,遇顺而止。"

此后的大明王朝经历了靖难之役、仁宣之治、土木堡之变、张居正改革等一系列重大事件后,慢慢地从活力四射走向了暮气沉沉。

明朝第十六个皇帝崇祯帝朱由检继位后,国家形势已经无法收拾了。在外,清人已经在东北虎视大明王朝数十年,随时都有可能对大朝王朝致命一击;在内,全国各地的民众反抗浪潮,达到了一个新高潮。面对如此困局,明王朝实行的是"攘外必先安其内"的政策。为了支援东北战事,皇帝决定实行精兵简政的国策,其中之一,是裁减全国各地,驿站工作人员。此项政策让大明王朝许多人下了岗,李自成就是其中之一。

李自成建立了大顺政权

李自成创建大顺王朝之后,立马挥军东向,三月十七日,攻破北京。明末帝崇祯皇帝自缢身亡。明王朝自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创建,到公元1644末帝崇祯自杀。前后历时277 年,距刘伯温所说的,明王可传世300 年,还差23年。

但崇祯帝死后,公元1644年五月,由马士英、史可法等人,奉明福王朱由崧于南京,建立了南明弘光朝廷。这位南明弘光帝朱由崧,也是明神宗万历帝之孙,福王朱常洵之子。弘光帝只做了一年的皇帝,在弘光元年(公元1645年)的五月,弘光帝被迫出奔芜湖。五月十五日,大臣赵之龙、王锋、钱谦益等献南京城投降;二十二日朱由崧被获,解北京处死。弘光政权覆灭。

此后南明王朝又历经唐王隆武政权、绍武政权、鲁王监国政权和永历政权。

这几个政权,坚持最长的当要数永历政权。公元1646年1月,明两广总督丁魁楚、广西巡抚瞿式耜等人,拥戴桂王朱由榔,于肇庆称帝,是为永历皇帝,他也是明神宗万历帝之孙,桂恭王朱常瀛少子。他领导残存明军抗清,一直坚持到公元1661年。后,吴三桂率军入缅,捉回朱由榔,次年四月在昆明将其处死。

至此,大明王朝失去了最后的希望。把所谓的明王朝之国祚,从公元1368年,算到公元1661年,距刘伯温的三百年之数,仅仅相差七 年,也算得上是十分的精准了。

而对于所谓的"遇顺而止"的谶言,第一个"顺"应在李自已的大顺王朝。

而比较有意思的是,在李自成自称"新顺王"之后,其时,还远在关外的另一位清朝皇帝爱觉新罗-福临,于1643年继承皇帝,他称帝的年号,居也是"顺治"!他是大明王朝,碰到又一个"顺"。而还有一个"顺",就是已经在四川称霸了数年的张献忠,他创建的大西国,他的年号里,与顺治一样,也有一个"顺",大顺!

当时的统治者,没有以人为本的观点,也不知道对下岗人员实行低保政策,不能让他们维持最为基本的生活。所以许多人下了岗之后,为谋生计,不得不聚啸山林,违法犯罪。在失去了岗位、又无一技之长、走投无路情况下,为了活命,李自成、张献忠等人,扯起了大旗,开始了轰轰烈烈的造反运动。

经过十几年的奋斗,在公元1643年(明崇祯十六年),李自成起义军攻占了山西,开武昌创建了政权,自称新顺王。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李自成起义军攻占了西安,改西安为西京,李自成创建了大顺王朝。

明王朝开国功臣刘伯温谶言,"遇顺而止"里的第一个顺出现了。

张献忠像,他建立了大西政权,年号大顺

"遇顺而止"这则谶言,也是一则古老的谶言,在明王朝流传了几百年时间,所以有许多人知道这则谶言。著名史学大家蒋建平先生在他的著作《明史之谜》里认为,李自成创建的王朝,之所以命名为大顺王朝,很可能与他手下的军师宋献策有关。据历史记载宋献策这个人身材短小,但"精于六壬,奇门遁法及图谶诸数"。在没有加入李自成的起义军之前,他是以给人算命、看风水为生。碰到李自成时,他陈上了所谓的"谶记"(可能是一体古谶书),里面有一句话:十八子,主神器。很显然,这里的“十八子”是指李自成,而“神器”则是指最高权利,意思即是指李自成会做皇帝,这当然很得李自成的欢心。

李自成大喜,用为军师。按蒋建平先生的理解,此人自然会知道刘伯温对大明王朝的谶言"遇顺而止"。所以极有可能是他建议李自成,建国号为“大顺”,以求应谶,取代明朝。据《明史》记载,李自成对宋献策"信之如神"。这李自成的"大顺"很可能就是源自这里。

而张献忠年号里的"大顺"以及清廷年号"顺治"里的"顺"都可能是这么来的!因为他们的终极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希望大明王朝“遇顺而止”!

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顺治帝朝服图

这样说来,李自成只是推倒大明王朝的一个"顺",真正让大明王朝"遇顺而止",还得靠关外的那个"顺"和张献忠的"顺",三"顺"一起,才最终终结了大明王朝。